文档详情

《钾对种植马铃薯的重要作用》-毕业论文.doc

发布:2018-11-14约2.6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 钾对种植马铃薯的重要作用 摘要: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增施钾肥时马铃薯产量厦相关性状的影响。姑果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舍量和商品率,钾肥对马铮薯产量与品质的贡献作用显著;同时,增施钾肥提高了班茎膨大后期的净同化丰、叶绿素舍量和叶面积系数.钾肥对马铃薯净同化率等生理指标的贡献作用显著。对生理指标与产量、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增施钾肥对产量、品质和净同化率等指标的贡献作用一致。 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约500万公顷,占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4,总产占世界的1/5,占亚洲的17%。 马铃薯在全国的22个省市自治区种植,其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内蒙,2001年种植面积达56.24万公顷。种植面积超过20万公顷的省区有10个,其合计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79%。按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划,这10个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2001年全国马铃薯总产量达到了6456万吨。因此探究马铃薯提高产量之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高。试验表明,每生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5--3.0公斤;磷0.5—1.5公斤;钾5.6—6.5公斤。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对产量增加效果明显,并维持到很高的施用量水平。因为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量施氮,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很大作用。但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迫施氮肥,易引起植株徒长,延迟结薯而影响产量。枝叶徒长造成枝叶柔嫩,易感染病害。氮肥施用量宁可基肥、种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种肥氮素过多。增施氮会显著增产。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少,但确是植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能促进根系的发育,磷肥充足时幼苗发育健壮,还可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作用。磷肥不足时,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茎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影响马铃薯产量。  钾元素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尤其苗期,钾肥充足植株健壮,茎杆坚实,叶片增厚,抗病力强。钾对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钾元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虽使成熟期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植株缺钾表现为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叶片后期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缘向下弯曲,叶面缩小,叶脉下陷,叶尖及叶缘由绿色变为暗绿,继而变黄,最后呈古铜色。颜色的变化由叶尖的边缘逐渐扩展到全叶,有时叶面出现紫纹,植株基部的叶片同时枯死,而新叶则呈正常状态。植株易受寄主病菌的侵害。块茎变小,品质变劣,块茎内部呈灰色状。 ? 细胞质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钾。钾是任何马铃薯品种都不可缺少的元素。钾盐对于保持细胞和组织的渗透压有很大时作用 .另据Suelter的研究,有5O多种酶要有钾素才能表现其活洼在很长时间内,世界许多马铃薯产生区对钾肥开展了不少研究.众所周知, 马铃薯比之其它许多作物对钾的需求量更高. 据Tyl~r的研究, 1英亩收获40000谤马铃薯,土壤中的钾要消税2S0磅以上.其中约200磅是由块茎带走的. 施用钾肥能大大改变马铃薯的酶促变色及酶类、维c.脂类、水分含量。表现在黑斑减少,酚类含量降低,维c和腊类含量增高。 钾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通过参与同化物的合成、转运和分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高炳德报道。同薯8号每生产1t鲜薯吸收N、P、K分别为4.38、0,79、6.55 k,其中以钾吸收量最大。丽水市是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栽培有良好的基础,该区气候适于春马铃薯栽培。但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由于习惯于施用氮磷肥,而钾肥施用量低,导致马铃薯产量及品质不理想.限制了本地区的马铃薯生产 钾能提高马铃薯抗旱,抗病毒能力,特别是在马铃薯之乡的定西,降水缺乏,常年干旱,并且没有灌溉用水,连作频繁,病害严重,因此施钾肥可以达到双重作用,增产明显。 下面是一个不同施钾量对种植马铃薯的影响的小实验: 处理1—4钾肥量(K20)分别为90、140、190、240㎏·hm-2处理5为对照不施钾肥。马铃薯增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表1), 结果表明: 1)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大中薯率和块茎干物质含量。试验表明不同处理效果不同,以处理3、4增产效果最佳,处理4较处理3产量高.但提高不明显.考虑到实际生产效益,建议选择处理3。土壤含钾量低.在不施或施钾少情况下。土壤钾库处于被作物耗用状态.速效钾明显下降,缓效钾逐渐降低.增施钾可提高作物的吸收量,提高钾肥的贡献Ⅲ。钾对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贮存器官,可促进同化物的运输与淀粉的合成,提高淀粉含量㈣。本试验表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