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减少。(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降低。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能吃醋。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⑵四大地理区地区地区地区区⑶四大地理区线:地区地区线线导气温地区区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导风响地区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景观的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一般低于800毫米) 多(一般高于800毫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河流有无结冰期 有 无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人文景观的差异 差异原因 农耕制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两至三熟 气候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气候、地形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气候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经济作物 棉花、谷子、大豆等 棉花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气候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地理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部有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气候
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黑土地和黄土地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主要作物
北方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北方地区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自然灾害
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K东北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 ,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最高、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 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