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大白菜育种 .ppt

发布:2016-09-09约5.2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蔬菜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大白菜育种 大白菜又名结球白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蕪菁种、大白菜亚种。 染色体2n=20,二年生、低温长日照、异花受粉作物,中国原产。 中国北方老百姓对白菜有特殊的感情。在经济困难的时期,大白菜是他们整个冬季主食的蔬菜,一户人家往往需要储存数百斤白菜以应付过冬 。正如俗语说的:“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第一节、起源与分类 一、起源 1、李家文的杂交起源说 小白菜×芜菁→大白菜 2、李曙轩、谭其猛的分化 起源说 小白菜→大白菜 二、分类 1、散叶变种 2、半结球变种 3、花心变种 4、结球变种 (1)卵圆生态型 (2)平头生态型 (3)直筒生态型 第二节、开花习性与性状遗传 一、春化作用 大白菜属于低温、长日照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需要经过明显的低温阶段。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品种之间差别明显。通常大白菜从种子萌动开始,在2~10℃条件下,15d左右就能完成春化;10~15℃时通过春化过程缓慢。春化天数愈多,花茎抽出愈快。春化处理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5℃。低温的影响可以累积,并不要求连续的低温。各种大白菜的冬性强弱有差异,南方品种较弱,北方品种次之,高寒地区品种最强。 二、开花习性 总状花序,完全花,6雄蕊(4强) 全株开花2000—5000朵。 单株种子产量构成: 主薹——5%左右 一次分枝——40%左右 二次分枝——40%左右 三次及以上分枝——15%左右。 三、性状遗传 (1)叶 有毛×无毛——F1有毛 绿帮×白帮——F1中偏母本 直立叶×平展叶——F1中偏直立 (2)球形 散叶×任何类型——F1散叶 半结球×花心(结球)—— F1半结球 花心×结球——F1花心 (3)生育期 早熟×中熟——F1中偏早 早熟×晚熟——F1中偏早 中熟×晚熟——F1中偏晚 (4)产量 球高、球径、帮长、帮厚、净菜率等对产量的影响为加性作用。 (5)抗病性 抗病毒——加性与显性,以加性为主。 抗霜霉病——显性。 黑腐病——1对隐性。 白斑病——部分显性。 (6)品质 风味品质为数量遗传,与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固形物有关。 (7)自交不亲和性 由复等位基因系列S1S2S3S4S5—Sn控制。基因相同则不亲和。切应注意,其作用为孢子型。 (8)雄性不育性 有3种遗传类型 I、细胞质不育类型 II、细胞核不育类型 III、质核互作型 第三节、育种成就 一、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了一大批一代杂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山东号系列;鲁白号系列;青杂号系列;北京号系列等。 二、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利用 三、花粉培养及单倍体育种 四、多倍体育种 五、主要病害的病源及抗性鉴定技术 六、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利用、保存。 第四节、主要育种目标 一、丰产 育种永恒的主题 相关构成因素:株型、球重、净菜率。 球重构成因素:平均球叶数×平均单叶重 二、优质 1、商品品质 外叶数、球形及大小、坚实度、叶球色、帮色等。 2、营养品质 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氨基酸、糖等。 三、抗性 病害:病毒、霜霉、软腐。 抗逆:寒、高温、先期抽薹等。 第五节、引种与育种 一、引种 1.生育期 当引入品种的生育期超过当地可供大白菜生长的天数,就结球不充实,除早熟品种外,南种北引大多结球不充实,而且病毒病较重。北种南引大多生长良好,有时甚至超过原产地的表现,但有些品种软腐病较重。早熟品种大多适应性较强,能适应广泛地区。但需指出品种的生育期在不同地区有时变化较大。有可能变长,有的可能变短。北种南引有生育期变短的趋势,南种北引生育期有不同程度延长的趋势。 2.生态型 生态型相似地区之间引种比较容易成功。在三种生态型之中的直筒生态型品种的适应范围最广,多数几乎在各地都生长比较良好。卵圆型品种大多适应性较窄。平头生态型内有适应性较广的,也有适应性较窄的。 3 、温差 从温差小的地区引种到温差大的地区,容易出现秋季抽薹现象,相反的引种则容易出现叶球松散或变小的现象。 从外地引入的品种必须先经过小面积的引种试验,以确定是否适于推广,不能未经试验直接就把引人品种用于大面积生产,以免造成大的损失。这方面的教训是不少的。 二、有性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 目前直接应用较少,多用于育种新材料的合成(如:散叶、半结球变种与结球变种的杂交)。 步奏:制订育种目标——亲本选择与选配——确定杂交方式并人工杂交——杂交后代的选择(常用母系选择法或系谱法)。 三、杂种优势利用 1、项目申报及育种目标确立 2、育种实施方案的制订 3、育种材料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