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营销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白菜种植栽培管理与营销方案
作者:张浩 指导老师:陈友根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1)班
摘要:大白菜作为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品种之一,大白菜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是需求量却十分大。目前,社会上对于大白菜规模化生产,销售存在空白。创立大白菜品牌,建立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大白菜的大量销售,规范大白菜产业结构,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大白菜 营销 安全 市场需求
大白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一种蔬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之一。原产于北方地区,后南方从北方引种种植。现在大白菜的栽培面积和消费量在中国居各类蔬菜之首,成为我国居民餐桌必不可少的美蔬。大白菜在社会中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场前景很广阔。但我国的大白菜产业发展却有很多问题。
一 、目前大白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量规模惯性扩张,导致大白菜产业质量效益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居民的蔬菜需求量逐年递增。大量城郊和附近地区农民开始大批种植蔬菜。种植蔬菜的选择具有盲目性,主要依据前一年的蔬菜价格为依据。这样十分容易导致蔬菜大小年现象。这对于大白菜这类需求量大,价格较便宜的蔬菜影响非常大,非常容易出现大白菜过量生产,大量积压的现象。经历了2010年的“抢”白菜,2011年的白菜跌进“寒冬”。全国各地大白菜价格暴跌。以山东枣庄为例,“去掉皮的净菜目前仅仅才1毛钱1斤,这比去年此时出售的5毛钱/斤,价格下降了80%。安徽,山东等蔬菜产地都有大量大白菜滞销。这对于大白菜产业发展十分不利,甚至是致命的。
由于国家政府监管不力,菜农为追求高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地板结,使蔬菜的生理状况下降,导致蔬菜品质下降。现在市场大量的蔬菜都存在农药残留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近期有媒体曝光的了山东寿光(我国最大的蔬菜产地之一)用六六粉,敌敌畏用于蔬菜保险已成潜规则了。农药残留,化肥施用过量已经成为制约蔬菜产业的瓶颈了。人们现在对农药残留已经是谈虎色变了。
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不经济
我国在蔬菜生产和消费上,近些年出现了重珍稀不重营养的问题,加上宣传上的误导,越是种植成本高、难贮存、产量小的细菜发展越快,传统的一些类似大白菜的粗菜反而受到冷落。东亚和欧美各国尽管也有一些细菜,然而传统大路菜仍占主导,既是出于产量、成本和便于加工储运方面的考虑,也是由于许多大路菜营养成分比较高。
我国的蔬菜产地部分交通状况有待完善,致使大量蔬菜难以运出或运输时间过长,不利于蔬菜保险,制约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大白菜之类利润较低,保险期短的蔬菜影响尤为大。蔬菜生产应以附近市场需求为基准生产。
蔬菜生产零星分散,产业化程度较低
我国的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广东,湖南,四川等7个省市。从蔬菜产量来看,地区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产量比重最高的也没有超过20%,占全国蔬菜产量5%以上一般有七八个省份,其比重最高的是1994年,为64.19%,到2002年,山东(15.8%)、河北(10.4%)、河南(8.9%)、江苏(7.5%)、湖北(5.8%)、四川(4.8%)、广东(4.6%)七省市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产量的比重也只有57.7%。而美国一个州的蔬菜产量就占50%左右。虽然我国蔬菜产业区域化集中程度已经相当明显,但相比国际而言并不算高,而且由于农户的分散经营,使这一状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有太大改观。由于产业分散,无法实现集约化生产,以致于无法降低蔬菜生产成本,提高蔬菜生产品质,制约名特优品种的引进与大规模生产。
大白菜主要是以商贩从散种农户收购,再运至市场上销售的销售渠道。商贩从农户收购价格十分低廉,城市居民购买的价格往往较高,直接打击农户生产大白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居民对于大白菜的消费量。这种营销渠道无法保证白菜的质量。由于白菜收购价格低廉,致使农户只注重白菜产量,不重视白菜的质量,不利于产业的未来发展。
二、大白菜市场需求动态
(一)大白菜产品需求变化趋势
1.由大棵型向小棵型转变及产品多元化需求增加家庭结构的由大变小,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蔬菜消费需求也逐渐由单调化、低档型、数量型向多样化、高档型、质量型变化,对大白菜品种的需求也就逐步由高产的大棵型向稳产优质的小棵型转变,另外,随着我国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其生产行为除了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外,还要提倡种植简单化,减少生产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菜农对大白菜品种的需求也逐渐由大棵型向中棵型、小棵型转变。抗逆性好、优质并适宜密植小棵型品种既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可满足种植者的需求,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小棵型白菜为大白菜这一原本低价的大众化蔬菜成为净菜小包装上市提供了便利,也方便消费者食用。但优质优价在目前的大白菜销售中尚不能得以充分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