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例陈旧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临床体会.doc

发布:2017-09-04约2.6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例陈旧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临床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陈旧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5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陈旧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0~58岁,平均39岁。结果:本组均随访,随访时间8例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优3例,良4例,差1例。结论: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无法手术复位者,如能早期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外科手术 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因误诊,漏诊造成,发现后如果不积极处理,将会造成慢性腕关节炎,造成疼痛以及功能障碍,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995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一月后,两月内)桡尺远侧关节脱位8例,其中2例为本院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一月后,解除石膏后再发脱位,1例为尺桡骨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2例为外院漏诊后转入,均给予手术切开复位,韧带重建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共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0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伴有尺桡骨骨折的3例,时间均在一个月后,两个月之内,采用Bunnell法治疗2例,Liebolt法治疗6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阻滞麻醉,应用气囊止血带,扎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腕背侧入路,切口起于Listers结节尺侧,以直线经过腕关节长约6-8CM。 1.2.1 Bunnell法,取自尺骨颈周围的环形的小肌腱移植物形成环形韧带,经过尺骨颈后,交叉用钢丝穿过桡骨固定,然后劈开部分尺侧腕屈肌肌腱,在尺骨外侧钻孔,穿过后反折缝合,最后取一小段小肌腱移植物环形在背侧锚固尺侧腕伸肌,以防止腕屈旋前时,肌腱半脱位。 1.2.2 Liebolt法,在尺桡骨骨上分别钻孔,尺骨上两孔,桡骨上四孔。取长约8cm筋膜条,交叉穿过六孔后,折叠加固缝合,术后不用外固定。两种术式术中均需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如有桡骨骨折,则视对位对线情况决定是否内固定。本组3例伴有尺桡骨骨折均同时进行钢板固定或石膏外固定三周后取除,逐步行功能锻炼。【1】【2】 2 治疗结果 8例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29个月。术前腕关节疼痛值在负重后为[(39.0±17.0),x±s,下同],术后疼痛值为(23.0±13.0)。尺桡偏活动度术前为(26.0±11.0)°,术后为(41.0±12.0)°;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84.0±21.0)°,术后为(139.0±33.0)°。握力术前为(12.8±3.6)kg,术后为(24.0±7.4)kg。Mayo评分结果术前为(43.0±13.0),术后为(73.0±16.0),优3例,良4例,差1例。DASH值术前为(57.0±14.0),术后为(31.0±10.0)。5例腕痛消失,3例有轻微疼痛及不适。腕关节掌屈(53°±5°),为健侧的(81.5%±5.0%);背伸(51°±8°),为健侧的(83.6%±7.0%);桡偏(13°±4°),为健侧的(76.5%±5.0%);尺偏(27°±6°),为健侧的(77.1%±8.0%);前臂旋前(78°±6°),为健侧的(88.6%±8.0%);旋后(80°±7°),为健侧的(88.8%±7.0%);握力和捏力分别达健侧的(87.5%±6.0%)和(92.0%±7.0%)。X线片检查8例桡尺远侧关节均无再脱位。 3 讨论 3.1 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为临床常见病,一般新鲜脱位可行手术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来取得较好的疗效【3】,但亦有因远侧桡尺韧带的断裂导致复位后而韧带未能修复愈合,解除石膏后再发脱位,形成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造成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另有很大一种因素则为漏诊,本院一例就为该患者全身多处复合伤而漏诊,由此可见,漏诊是造成患者最终必须接受手术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多处复合伤患者。这种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对全身多处复合伤的患者,待其病情稳定,神志清楚后,有必要在做进一步详细的体检,才能防止漏诊。至于远侧尺桡韧带断裂,则可以通过X线片中尺桡关节远侧是否有分离来判断,如X线中有分离征象,则是韧带破裂,而且应被修复的一个特有征象,应当在复位后通过经尺桡骨打入克氏针来稳定关节,而不能单纯靠石膏外固定,否则可能造成关节再次脱位,而不得不手术治疗。 3.2 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以往有采用Sauvé-Kapandji手术来治疗,该方法需切除尺骨头,会影响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使尺骨载荷量明显降低,所以现在以很少应用。【4】【5】本文介绍的两种手术方法,不切除尺骨头,基本恢复了原有关节结构,术后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本文中1例随访10余年未发现腕关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