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成形术新进展及其挑战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脏瓣膜成形术新进展及其挑战 一、心脏瓣膜成形技术发展原因 现有人造心脏瓣膜的主要缺点: ? 机械瓣:血栓栓塞与抗凝出血 生物瓣:寿命有限 MVP或AVP的早、晚期结果优于瓣膜置换术 外科技术进步与多普勒超声的术中应用,使重建心脏瓣膜成形术更趋安全 二、二尖瓣应用解剖 正常二尖瓣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瓣环、瓣叶、腱索与乳头肌 二尖瓣环 瓣环周径 舒张期 9~10cm,收缩期 8cm 瓣环口面积 舒张期 7.1±1.8cm2 ,收缩期5.2±1.6cm2 ? 二尖瓣叶 二尖瓣前瓣叶近似长方形,后瓣叶似半月形,两叶面积相近 前瓣与后瓣的联合面积约2倍于收缩期瓣环口的面积 腱索 腱索连接二尖瓣叶与乳头肌,附着于前、后瓣叶的腱索各有一半分别连接于前外侧、后内侧的两组乳头肌上,腱索在瓣膜的启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乳头肌发出到交界区的腱索很少延长(可作为瓣膜闭合平面的参照点) 乳头肌 前外侧乳头肌通常较粗,后内侧乳头肌较宽。前外侧乳头肌的动脉供应来源于左前降支、对角枝和钝缘支 后内侧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变异较大,一般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因此,后乳头肌的缺血和梗死较前乳头肌多见 三、二尖瓣病变的主要病因与类型 二尖瓣病变的主要病因 风心病 先心病 退行性病变 缺血性病变 其它原因 二尖瓣病变类型 Ⅰ型:瓣叶活动正常 Ⅱ型:瓣叶脱垂 Ⅲ型:瓣叶活动受限 二尖瓣病变类型:I型病变 II型病变 III型病变 四、手术径路 经房间沟径路 经右房-房间隔-左房径路 五、二尖瓣病变的术中评估 六、二尖瓣成形技术 1、瓣环扩大的处理:单纯环缩 成形环的应用 2、瓣叶穿孔的处理 3、后瓣叶脱垂的修复 4、瓣叶移行技术(Sliding) 5、瓣环钙化的处理 6、前瓣叶三角形切除 7、后瓣腱索转移 8、前瓣腱索转移 9、前瓣叶脱垂—人工腱索 10、交界病变的处理 11、双孔二尖瓣口技术 12、乳头肌断裂的处理 13、瓣叶活动受限的处理 14、瓣膜成形术效果的测试 七、主动脉瓣成形技术 1、功能性主动脉瓣环的应用解剖 功能性主动脉瓣环(FAA)即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左室交界 佛氏窦 瓣环 瓣叶 瓣叶交界 窦—管交界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 先心病大室缺、主动脉瓣叶发育不良,二叶瓣畸形 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病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创伤性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分型 Ⅰ型:瓣叶基本正常,FAA扩张 Ⅰa:窦--管交界、升主动脉远端扩张 Ⅰb:佛氏窦和窦--管交界均扩张 Ⅰc:单纯性FAA扩张 Ⅰd:瓣叶穿孔合并FAA扩张 Ⅱ型:瓣叶脱垂。瓣叶过长或瓣膜交界破坏 Ⅲ型:瓣叶卷曲和增厚,或发育不良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成形技术 Ⅰa型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致主动脉根部远端扩张及AR 处理:人造血管置换升主动脉,并作适当的瓣叶交界处瓣环成形术 Ⅰb型 病因:退行性病变,Marfan综合征等引起佛氏窦和窦--管交界处扩张,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脱垂 处理: David 手术:没有瓣叶脱垂的AR David 手术加瓣叶脱垂的修复 Ⅰc型 病因:存在于所有三种类型的病变中,或合并在冠心病和其它心脏瓣膜病中 处理: 瓣环成形术 窦--管交界、瓣叶交界处成形消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Ⅰd型 病因:主要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创伤等造成瓣叶穿孔和FAA扩张 处理:补片修复瓣叶穿孔,加FAA扩张的处理 Ⅱ型 病因:二叶瓣畸形,大室缺,急性主动脉夹层 瓣叶脱垂可能是特发性的,多见于右冠 和无冠 处理: 游离缘折叠 游离缘缩短 三角形切除 Ⅲ型 病因: 风心病致瓣叶增厚、卷曲等;瓣叶发育不良 中心体小结节增大致中央性关闭不全 处理: 中心体小结和游离缘的削薄,钙化的剔除 瓣叶置换:自体心包;自体肺动脉瓣叶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