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教室内外的霸凌预防教学设计探讨.docx
2024-2025学年教室内外的霸凌预防教学设计探讨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教室内外的霸凌预防》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3)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霸凌现象的表现、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权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在冲突中寻求合理解决方案。
3.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自觉抵制校园霸凌行为,积极参与到校园和谐环境的构建中。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校园霸凌的定义、类型及其危害;掌握预防霸凌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识别和应对霸凌行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反霸凌活动的积极性。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课本内容与实际案例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霸凌行为的表现,加深对霸凌危害的认识。
2.设计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霸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法律、道德和人际交往等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邀请专业人士或志愿者进行讲座,分享反霸凌经验和策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反霸凌行动的热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课本内容,系统讲解校园霸凌的定义、类型及危害,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霸凌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霸凌情境,培养同理心及应对策略。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霸凌案例,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2.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反霸凌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校园霸凌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短片中的问题行为。
-提问:“你们认为短片中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不良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5分钟)
-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校园霸凌的定义、类型及危害,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霸凌行为的严重性。
-讲解预防霸凌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如尊重他人、拒绝参与、及时求助等。
-强调法律、道德和人际关系在反霸凌中的重要性。
-时长: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识别和应对不同类型的霸凌行为。
-角色扮演: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霸凌情境,展示应对策略。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正确应对霸凌的方法。
-时长: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出关于霸凌预防的问题,如:“如何与被霸凌的同学相处?”“遇到霸凌行为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时长:5分钟
5.创新教学互动环节(5分钟)
-设计“反霸凌口号”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1分钟)为反霸凌活动创作一句口号。
-学生分享创作的口号,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口号进行点评。
-时长:5分钟
6.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或见证的霸凌事件,讨论如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从法律、道德和人际交往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同理心、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时长:5分钟
7.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反霸凌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反霸凌的感悟或建议。
-时长:5分钟
总计:4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紧扣实际学情,注重师生互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梳理
1.校园霸凌的定义: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间以强凌弱、以多欺少,对他人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攻击、侮辱、威胁、排挤等恶意行为。
2.校园霸凌的类型:
-身体霸凌: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
-语言霸凌:起侮辱性绰号、恶语相向、散布谣言等。
-社交霸凌:排挤、孤立、威胁绝交等。
-网络霸凌:利用网络发布侮辱性言论、恶意图片、视频等。
3.校园霸凌的危害:
-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伤害、心理创伤,影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