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预防校园霸凌的志愿活动教学设计.docx
2024-2025学年预防校园霸凌的志愿活动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课程设计针对的是2024-2025学年预防校园霸凌的志愿活动教学。本课程结合了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关校园霸凌的内容,以实际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现象及其危害,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校园霸凌的定义与类型、校园霸凌的原因与危害、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的方法和技巧、校园霸凌的法律责任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2.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校园霸凌的现象及其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的行动。
3.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校园霸凌时能够自我保护和正确应对。
4.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校园霸凌的定义与类型: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理解校园霸凌的各种形式。
2.校园霸凌的原因与危害:学生能够分析校园霸凌的成因和它对受害者及施暴者的长远影响。
3.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策略。
难点:
1.理解校园霸凌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影响。
2.学会在实际情境中有效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解决办法:
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分析校园霸凌的成因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技巧。
3.利用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结合讲授法和讨论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校园霸凌的定义、类型、原因及危害。
2.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校园霸凌现象,并思考预防和制止的方法。
3.运用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策划一次预防校园霸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校园霸凌的不同角色,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5.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策略。
6.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直观地展示校园霸凌的现象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校园霸凌相关案例和视频,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校园霸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受害者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独立阅读案例和视频,理解校园霸凌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探索校园霸凌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校园霸凌,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的校园霸凌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校园霸凌的类型、原因、危害及预防和制止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创建无霸凌校园环境,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解答疑问:回答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校园霸凌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参与角色扮演练习。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并与同伴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的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掌握预防和制止的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