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校园霸凌的社会影响与预防教学设计探讨.docx
2024-2025学年校园霸凌的社会影响与预防教学设计探讨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校园霸凌的社会影响与预防教学设计探讨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校园霸凌的社会影响与预防》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8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9周星期二上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针对校园霸凌现象展开深入探讨,使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社会影响,提高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校园霸凌对个人、班级及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校园霸凌的社会影响与预防,使学生能够:
1.增强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同伴;
2.提高法治素养,了解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维护自身权益;
3.培养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积极参与校园和谐环境的营造,抵制校园霸凌现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校园霸凌的定义、类型及社会影响;
2.预防校园霸凌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难点:
1.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误区;
2.预防措施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3.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内化与实践。
解决办法:
1.通过教材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校园霸凌,突破认识误区;
2.结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预防校园霸凌的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强化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将道德法治观念内化为自身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案例教材;
2.软件资源:《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课件、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教学视频、PPT、电子教案、在线互动问答系统;
5.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互动问答、课堂总结。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如PPT、教学视频、相关文档),要求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校园霸凌的社会影响”,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校园霸凌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理解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设计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霸凌的真实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校园霸凌的类型、社会影响及预防措施,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预防校园霸凌的技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勇于提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校园霸凌的复杂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校园霸凌社会影响的理解,掌握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反思日记或设计校园霸凌预防宣传海报。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校园霸凌相关的书籍、文章等,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具体反馈和改进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学习校园霸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