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分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至北洋军阀时期):
标志:(1)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
(2)1906年章炳麟明确提出以“语言文字之学”取代“小学”。
第二阶段(20年代末或30年代初至1949年):
方言学以1928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为起点;
语法学以1936年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为起点;
修辞学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为起点。
一、现代语文运动
三大语文运动:
白话文运动;汉语拼音运动;国语统一运动。
(一)现代书面汉语的形成
1、清末白话文运动:
以维新人物黄遵宪、裘廷梁、陈荣衮等为代表。
黄遵宪1887年《日本国志?¤学术志》:
?°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
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文字之始,白话而已矣。?±
?°文与言判然为二,一人之身,而手口异国,实为两千年来文字一大厄。?±
?°《学》《庸》《论》《孟》,皆二千年前古书,语简理丰,非卓识高才,未易领悟,译以白话,间附今义,发明精奥,庶人人知圣教之大略。?±
1898年现代报刊史上第一份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报》创刊(裘廷梁任主编)。
陈荣衮《论报章宜改用浅说》:
?°文言譬如古玩店,浅说譬如卖米店。一国之中,可以人人不买古玩,不可以一人不买米。?±
清末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正宗地位,为白话文 的登台作了相当的舆论准备。但没有把废文言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也没有产生像样的白话文作品。
2、?°五四?±白话文运动
发轫于1917年,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是这个运动的急先锋。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1918年,陈独秀《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现代标准汉语的确立
标准话的提出是由国语统一运动引起的。
该运动的发生比白话文运动稍晚,正式提出在20世纪初。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清末的官话;民国初年(1913年)的老国音(保留入声);后来的新国音(1926年)。
(三)汉语拼音化的历程
1、清末切音字运动(1891-1911)
第一个提出造?°切音文字?±的是宋恕。
第一个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的是谭嗣同。
第一个拼音方案是1892年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
陆续问世的拼音方案有28种之多。
2、注音字母四十年(1918-1958)
1913年通过的注音字母共38个,1918年正式公布时为39个(增加了?°儿?±音),1922年又增加了ㄜ 韵。包括:
聲母:
ㄅbㄆpㄇmㄈ f;ㄉdㄊtㄋnㄌl;ㄍgㄎkㄏh;
ㄐjㄑqㄒx;ㄓzhㄔchㄕshㄖr;ㄗzㄘcㄙs;
介母:ㄧiㄨuㄩ¨1;
韻母:ㄚaㄛoㄜe;ㄝêㄞaiㄟeiㄠaoㄡouㄢanㄣenㄤangㄥengㄦer。
4、中国拉丁化新文字(北拉)
瞿秋白、吴玉章等人在苏联汉学家的协助下制定出来。
用于拼写北方方言(以山东方言为标准)。
共有子音(声母)22个,母音(韵母)35个。
(四)普通语言学的介绍
中国现代语言学与中国古代语言学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前者是在西方普通语言学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
这种影响以积极作用为主(消极作用也是有的)。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成就、问题,都跟西方语言理论有一定关系。
20世纪上半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家,大多是在国外留学期间学习西方语言理论的。
正如比利时神父贺登崧在1948年《燕京学报》第35期中所说的:
?°每个中国学者,到欧美各国去求学之后,他们所发表的著述,也就深深地反映着各该国学者的语言学理论。?±
在整整半个世纪之内,中国没有产生一位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语言学家。
1、清末,章炳麟在日本留学时已经接受了西方语言理论的某些观点 :《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文始》、《新方言》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语言理论起了传播作用。
2、胡以鲁《国语学草创》(1923年),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汉语概论性质的著作。其中介绍了葆朴、缪勒、洪保特、叶斯泊森等人的语言学理论。
3、1931年沈步洲《言语学概论》。
4、张世禄在介绍西洋语言学理论方面用力最勤,成绩突出。1931年出版《语言学原理》,1934年出版《语言学概论》。
二、语法学
概况:
王力的分期方法——
兴起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马建忠、杨树达、黎锦熙;
发展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王力、吕叔湘、高名凯。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