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6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度.doc

发布:2017-01-11约2.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蒸馏车间工艺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生产的合格率,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特制定中间产品、产品质量计量管理制度。此制度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考核管理。每月班组总分100分,此项分数的25%作为月星级班组的评选分数。 质量管理制度 处理量 车间分配至各班组的焦油处理量,未完成的每50吨扣0.5分,超产的每50吨奖励0.5分。 一、产率 蒸馏车间综合回收率为焦油的95%以上,蒽油、闪蒸油、轻油、三混、沥青以日产量为准, 总产率每升高0.5%奖励1分,降低0.5%考核1分。 二、质量 每月月底对各种产品质量进行考核,一个不合格样,扣1分;槽样不合扣2分;蒽油合格率要求95%以上,每低1%考核100元,每高1%奖励100元;蒽油槽样合格率要求98%以上,每低1%考核100元,每高1%奖励100元;三混合格率要求95%以上,每低1%考核100元,每高1%奖励100元;沥青合格率要求100%,每低1%考核100元,合格率100%根据当月沥青做样数量进行奖励。 质量标准(一)蒸馏装置 1. 轻油:根据本地焦油现状,轻质馏份少,要求每班轻油产量不能大于0.5吨,也不能亏库,80℃以前流出量≥95%, 每低或超一次扣班组1分; 2. 一蒽油:一蒽油初馏点285—305℃,360℃前馏出量50—70%,每低或超一次扣班组1分; 3. 三混:初点195—210℃,干点290—305℃每低或超一次扣班组1分。含萘量控制在40%—55%之间; 4. 中温沥青: 中温沥青是最终产品要求沥青软化点75—90℃; (二)沥青装置 改质沥青:要求软化点在105---120℃; 各班质量管理员在每月26日对本班一月内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上报车间。未按时上报的考核班组2分。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蒸馏装置 (1)温度指标 1.二段出口温度370℃-410℃,每高过或低于指标范围1℃,考核1分; 2.二段塔顶温度无一蒽油回流时340℃-370℃、一蒽油回流时330℃-355℃每高过或低于指标范围1℃,考核1分; 3.馏分塔顶温度105℃-120℃,每高过或低于指标范围1℃,考核1分; 4.三混冷却器出口温度75℃-100℃,每高过或低于指标范围1℃,考核1分; 5.蒽油冷却器出口温度75℃-100℃,每高过或低于指标范围1℃,考核1分; 6.槽区各槽温度在75℃-90℃,(除轻油槽)轻油槽20℃-40℃,每高过或低于指标范围1℃,考核1分; 2、液位指标 1.一段蒸发器液位1.0m-1.7m,每超过或低于指标0.1m,考核1分; 2.二端蒸发器液位0.8m-1.5m,每超过或低于指标0.1m,考核1分; 3.馏分塔液位≤1.5m,每超过指标0.1m,考核1分; 4.槽区各槽液位控制在总容积的85%,每超高0.1m,考核1分; 3、压力指标 一段蒸发器底压力≤30kPa,每超高指标1kPa,考核1分; 二段蒸发器底压力≤70kPa,每超高指标1kPa,考核1分; 馏分塔底压力≤60kPa;每超高指标1kPa,考核1分; 4、其他指标 1.碳酸钠均匀足量连续加入,不足量、不连续、不均匀一次,考核1分; 2.无水焦油槽焦油水分≤0.5%,每超高指标0.1%,考核1分; 二、 沥青装置 温度指标 1.气化冷却器出口温度190-220℃,每超高或低于10℃,考核1分; 2. 反应釜釜低温度:1#、3#380℃-405℃,2#4#390℃-418℃每超高或低于2℃,考核1分; 3. 反应釜炉膛温度≤750℃每超高或低于10℃,考核1分; 2、液位指标 1.沥青中间槽液位0.95-1.3米,每超高或低于0.1米,考核1分; 2.沥青汽化器水位:总液位90.0%,每超高或低于0.1米,考核1分; 3.每个高置槽液位不能超过总容积的85%,每超过0.1m一次,考核1分; 3、压力指标 1.反应釜顶压力≤5 kPa,每超过1 kPa,考核1分; 各班工艺管理员在每月26日对本班一月内的工艺运行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上报车间。未按时上报的考核班组2分。 蒸馏车间 蒸馏车间改质沥青工段开工前检查 二段至汽化冷却器至高置槽至四号高置槽放空是否畅通 (是或否),三号反应釜入料管前放空管线是否畅通 (是或否),检查人 。 2、反应釜搅拌润滑油是否加到位 (是或否),搅拌电源是否接通 (是或否),釜顶集气管阀门开闭是否正确 (是或否),反应釜人孔螺丝是否齐全 (是或否),反应釜压力表是否完好 (是或否),检查人 。 3、检查炉膛气动调节阀是否好使 (是或否),检查烟道翻板是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