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推进竞争型国企释放国有股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oc

发布:2017-01-09约7.6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进竞争型国企释放国有股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颜吉成 摘要:本文提出了对竞争性国有企业释放股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论点,并对提出竞争型国有企业释放股权的背景、股权转让的实施方法、股权转让程序、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与现行《公司法》的矛盾以及国有企业股权释放后的特点进行了阐述。通过深化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改革,将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股权释放出来,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市场经济建设。 关键词:竞争性国企 股权释放 现代企业制度 一、提出竞争型国有企业释放股权的背景 35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由放权让利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个大的阶段。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有企业完成了有限公司制改造或股份公司制改造,且不少大型国企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因此,今天的国有企业主要为国有产权控股下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公司制企业,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已经实现了主营业务或全部业务上市。目前,就中央企业来说,已经有超过60%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应该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多数国有企业基本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且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尽管如此,国企改革远没有完成,国企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3月中旬,国资委正着手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下一步国企改革方向和路径进行相关调研;如进展顺利,改革方案有望在2013年年底前出台。关于未来国企改革的走向,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曾经表示,“十二五”时期,国企正在向两个方向集中,形成两类国有企业:一类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定位于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另一类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这类企业要进行改革,变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目前比较好的办法是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四类企业——公益性国企、竞争性国企、以公益性为主竞争性国企为辅、以竞争性为主公益性国企为辅。 本文所讲的竞争型国企不包括以公益性为主竞争型为辅国企,但包括以竞争性为主公益性为辅的国有企业。 在确定下一步国企改革应该朝哪里走之前,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国企还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依赖性太强 上世纪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得国有企业要么破产倒毙,要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广大国企职工生活困难。上世纪末国家提出国有中大型企业三年脱困目标,才使得部份国有企业起死回生。近十年来,国有企业看起来普遍都在盈利,但是其中不少国有企业的盈利主要还是依赖其垄断地位造成,有些国企盈利不少得益于政府的输血,且经济形势一旦下滑,国企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偏弱。如果宏观政策一收紧,首先倒掉的将是一大批国有企业。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国有企业的繁荣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国有企业自身的优势所为,而是暂时和表面的繁荣,是主要对政策的依赖性所造成的。虽然有些私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存在不合法的行为,且不少私营企业创建之初其管理也不规范,但是从长远和本质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私营经济将以其内在的活力必将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政企未完全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仍然是由国家控股,就很难做到彻底的政企分开。主要表现在: (1)政府在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上仍然依靠行政性手段较多,而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方面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国有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虽然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企业是国家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出于政绩的考虑,往往会对国有企业提出一些非经营性的要求,也会违背市场规律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由于企业是国家控股,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始终存在,政府也会动用政府资源强迫银行给予企业贷款。目前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很多是由于政府的投资冲动所造成。 而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亏损,出于维稳的需要,政府往往又会采取保护政策,不符合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3、管理不够科学 不少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形成了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是由于控股股东为国家,尤其是有些企业改制后仍然是由国家百分之百控股,公司治理并没有完全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党政联席会、工会、纪检的职能交叉,管理体制与未成立公司前无异。 国有企业管理上的不科学突出表现在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不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