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1-20约2.29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 论(1学时) 【掌握】 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熟悉】 生物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了解】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化学的应用等。 第一章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3学时) 【掌握】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分类;肽和肽键的结构;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熟悉】 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测序的策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功能。 【了解】 N-末端和C-末端氨基酸残基的鉴定; 二硫桥的断裂;氨基酸组成的分析;多肽链的部分裂解和肽段混合物的分离纯化;肽段氨基酸序列的测定;肽段在多肽链中次序的决定;二硫桥位置的确定;蛋白质测序举例;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肽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固相肽的合成。 第二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3学时) 【掌握】 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 盐键、 二硫键);酰胺平面与α—碳原子的二面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连折叠的规则方式(α螺旋;β折叠片;β转角和β凸起;无规卷曲);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四级结构的概念。 【熟悉】 球状蛋白三维结构的特征;四级缔合的驱动力;亚基相互作用的方式;四级结构的对称型;四级缔合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越性。 【了解】 拉氏构象图;α角蛋白;丝心蛋白和其他β—角蛋白:β折叠片蛋白质;胶原蛋白:一种三股螺旋;弹性蛋白;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球状蛋白的分类。 第三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学时) 【掌握】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血红蛋白的结构;氧结合引起的血红蛋白构象变化;血红蛋白的协同性氧结合(Hb氧结合曲线);H+、CO2和BPG对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影响;镰刀状细胞贫血病;地中海贫血;免疫系统能识别自我和非我;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类别。 【熟悉】 O2的结合改变肌红蛋白的构象;肌红蛋白结合氧的定量分析(氧结合曲线);其它血红蛋白病;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进化。 【了解】 在细胞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引发免疫反应;基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生化分析方法。 第四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表征(3学时) 【掌握】 蛋白质的酸碱性质;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渗透压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的扩散和扩散系数;沉降分析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 【熟悉】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1.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纯化方法,2. 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3. 根据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4. 利用选择性吸附的纯化方法,5. 利用对配体的特异性生物学亲和力的纯化方法,6. 高效液相层析和快速蛋白质液相层析)。 【了解】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 第五章 酶通论(3学时) 【掌握】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化学组成;酶的专一性;关于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核酶的概念,核酶的种类,抗体酶。 【熟悉】 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六大类酶的特征和举例;核酶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了解】 习惯命名法;国际系统命名法;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酶的活力测定与分离纯化;酶工程(化学酶工程、生物酶工程)。 第六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3学时) 【掌握】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中间络合物学说、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多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抑制作用的类型;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pH对酶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熟悉】 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鉴别,抑制作用的临床应用。 【了解】 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一些重要的抑制剂。 第七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3学时) 【掌握】 酶的活性部位的特点;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底物的形变和诱导契合,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金属离子催化,多元催化和协同效应,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别构调控;酶原的激活;可逆的共价修饰;同工酶。 【熟悉】 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实例(溶菌酶,羧肽酶A)。 【了解】 研究酶的活性部位的方法。 第八章 维生素与辅酶(3学时) 【掌握】 维生素的概念;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和硫胺素焦磷酸;维生素PP和烟胺辅酶;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泛酸和辅酶A;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维生素B12及其辅酶;生物素;叶酸和四氢叶酸;硫辛酸;维生素C);金属酶类与金属激活酶类。 【熟悉】 维生素的分类和辅酶的关系;维生素A;维生素D;含铁酶类。 【了解】 维生素的发现;维生素E;维生素K;含铜酶类;含锌酶类;其它金属酶类。 第九章 核酸通论(2学时) 【掌握】 核酸的种类与分布;核酸的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