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1-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斗争时期遭遇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缘由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缘由;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缘由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育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实力;
(2)运用“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使学生相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斗争奠定了确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3)。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缘由。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依据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供应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学问。同时协作提问、史料阅读、课堂探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加教学过程,以培育学生思索、分析问题的实力,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历史思维实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头
缘由:(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19世纪六七十年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加(结合课本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坚韧成长,由此导入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缘由:
(1)甲午中日斗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中日斗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倒戈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列强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供应了条件。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甲午中日斗争中中国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斗争后)。
3、表现:(1)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快速;
(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旧非常艰难
【备课资料】陆润庠在苏州创办的苏纶纱厂
陆润庠(1841—1915)字云灑,又字凤石,别名固叟,江苏苏州人。他是同治十三年状元,历任修撰,乡、会试主考官,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1895年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在张之洞等人支持下,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从1895至1898年,在上海、苏州等地,先后创办了7家商办纺织企业,其中投资额最大的苏州苏纶纱厂,资本达83万多元。陆润庠和张謇,从事一向被视为“贱业”的工商业,是社会风气转变的一个明显标记。
1898年,任内阁学士,署工部侍郎,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参预政务大臣,东阁高校士,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毓庆官为溥仪师傅。在中国,凡能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等功名的都能写一手美丽的书法,但有人视之为“馆阁体”加以轻视。其实“馆阁体”不也是一种体吗?只要有人爱看,就有存在的价值,社会上有些人误会字写的丑、写的怪才是书法,这是片面的,倒是社会上有些人所谓写的美丽,但字其俗在骨,反而要加以批判,这种美丽在不懂书法的人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