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与精读方法研究-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pdf

发布:2024-12-31约9.63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与精读方法研究-古

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精华版8篇范文)之第八篇

摘要: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不注重阅读古代

作品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没有

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精读可概括为四种方法: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讲究版本,唯经典论;寻章摘句,要求甚解;对话

背后,入木三分。实践证明,结合这四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能够

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加深对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了解。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欣赏,精读,方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应当建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因

此,许多高校在为学生配备教材时,通常将古代文学史与古代文学作

品选一并下发,以便学生学习。然而,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却

普遍存在不重视阅读作品的现象。数年前笔者曾在明清小说名着赏析

的选修课上做过调查,120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完整读过

四大名着的只有9人,多数同学只是接触过零星的片段而已。在这种

情况下,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讲授得再精彩,也难以引起学生的

共鸣,自然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经典

作品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鉴于此,

在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外,还应重视培

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给他们精读作品的方法。笔者根据自己长期

的阅读经验,并结合学生的接受特点,总结了四种精读作品的阅读方

法。实践证明,这四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故不揣鄙陋,写在这里与

学界同仁交流。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1]

我们今天阅读作品,也必须对作者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所谓了解,包

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首先,因为篇幅和体例的影响,古代文学史教材中对作者的

介绍,通常都是名片式的,比如对孔子、司马迁、王实甫、蒲松龄的

介绍等。但仅仅知道这些信息,对于深入了解其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举例而言,我们学习《论语》,必须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孔子形象,包括他没落的贵族情结、父母的特殊身份、困苦而发愤的

少年时期以及周游列国的理想与坎坷际遇等。要知道孔子也会骂人,

也会赌气,也会开玩笑这才是一个圆型的孔子形象,而不是身着黼黻

冕旒、端坐于庙堂之上的扁平的圣人形象。以《论语侍坐篇》为例,笔

者在讲解这篇作品之前,先推荐学生阅读李长之先生的《孔子的故

事》,由此明白了这段精彩的师生对话的背景:孔子多年的努力未能

收到效果,自己忍不住发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他的吾与

点也的喟叹,反映了亟待借助山水以获得内心宁静的心态。由此而言,

《侍坐篇》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实则蕴含了先秦儒家的一

种进与退之间的生活美学。

其次,能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多如繁星,然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若说到一流的作家,却屈指可数。中国古代文论中素来有文如其人文

品如人品的说法,因此,如何衡量一流的作家,同如何衡量一流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