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进阶1第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
PAGE
6-
第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1.了解新闻报道特点,赏析词句,驾驭新闻各个结构部分的基本特征。
2.驾驭在新闻中运用现场景物表情达意与现实场景和背景资料相融合以及“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写法。分析文章“以言见人”的特点,把握语言的特色。
3.理解、赏析本文标题及写作视角的独特之处,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
4.归纳概括主要事务及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了解其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雪洗历史的耻辱的过程,也是多数优秀党员干部努力奋斗的过程。1997年7月1日零点的庄重钟声,响彻寰宇,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中国向世界慎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复原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民族雪洗了百年耻辱。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遮天蔽日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就是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让我们学习这两篇文章,去共享成功的成果,去了解那些静默付出的人们吧!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港督(dū) 紫荆花(jīnɡ)冉冉(rǎn)
瞩目(zhǔ) 旗帜(zhì)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掩映·掩盖
[辨词]两者都有“遮掩”的意思。“掩映”指彼此遮掩而又相互衬托。含有相互映照衬托使景物更美之意,一般形容详细的景物。“掩盖”指隐藏,隐瞒;从上面盖住。既可指详细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
[运用](1)一座座古塔,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
(2)一些疫情失控国家的状况大抵是相像的,当局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掩盖和淡化真实的疫情。
2.邻近·接近
[辨词]两者都指靠得近,距离不远。“邻近”只表示空间位置上的接近,这时“邻近”连接的词语之间多为并列关系。“接近”多表示时间的靠近,还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这时“接近”所连接的两个词语具有主从关系。
[运用](1)随着春节脚步的接近,春晚进行了第四次联排。38个入选节目的上台依次和时长仍在动态调整中。
(2)养殖场不宜建在邻近马路的地方,因为噪声会影响畜禽的发育和生长。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从今复原对香港行使主权。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客颠倒,应改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新华社记者——周婷、杨兴
周婷、杨兴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周婷、杨兴,事实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这四个人是这篇新闻的创作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日,也就是在那一天的零点,中国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务,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重回了祖国的怀抱。
关于“新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谈等。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有同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各部分的内容要求不同,故其各个部分的概述要点不尽相同。但新闻必需具备五个“W”一个“H”,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务)、Why(缘由)、How(结果、意义)六个要素。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1)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主标题(一行标题)和副标题(多行标题)之分。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又称辅题、子题)用以补充说明状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做出内容提要等。
(2)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3)主体。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务(包括经过、结果)、缘由五个要素。
(4)背景。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5)结语。结语(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主要用于揭示事实的本质。
《别了,“不列颠尼亚”》描写的是香港回来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报道借景寓情,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抒发了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之后中华儿女的自信、骄傲、激昂的感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主体②156年5个月零4天的英国殖民统治终结
任务探究一客观真实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任务导引]
本文依据时间依次来写作,说明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学习时,要留意体会时间在文章中恰当运用所起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