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视集体备课 优化教学过程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备课质量就是教师业务水平的反映。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传统的备课,个人经验是以教案的撰写为蓝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情,没有考虑到千百万化的课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存在很多困惑,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例如教师对课标理解不深,对教材研究不透彻,课堂上心中无本,有“拿来主义”现象,教案和实际教学不一致等,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 集体备课的价值和取向
集体备课有利于集中教师群体智慧,增加教师之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实现以老带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解决的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最现实和最直接的问题,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分析,教师能准确地确定教育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地位、重点、难点,从而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集体的合力,会使教师原有的长处更加完善,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良好的教学风格。即通过“洗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行为得以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化,从而促进教学技艺的不断提高。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法指导。交给学生学习的本领比交给学生死的知识更重要,新一轮的课标改革,重点放在教学的方式的改变,怎样使学生吸取大量的、不同方面的知识,从何处吸取,是对师生的共同考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广泛的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学习,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逐步提高学法指导的水平。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什么?
时间: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涉及准备工作,预习方案等。
课中——情景设置,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师生活动的方式等。
课后——作业的确定,课外活动的安排,教学效果反馈。
内容:目标——重难点——预习材料——例题、习题——课
后作业。
在现代教育观中,不能把课堂教学看成知识的简单“灌输”,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教育功能,也就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承担起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重任。集体备课不但要备知识目标,而且要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与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相一致。
要改善传统的作业方式,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作业、阶段性作业、长期性作业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何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是集体备课的重点,更是难点,也是教师最永久而且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三、集体备课的方法与形式
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应当是集体备课的主导性方法。
形式:报告演示:适合理论学习,课例展示。
集中研讨:选择专题,按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讨论。
分散交流:建立在教师深入的独立思考基础上,无固
定形式。
先听后评:现场听课,组织评议。
先说后听:先说课,提供修改建议以后上课,再听课
并组织评议。
主次结合:一人主备,多人辅助。
案例分析:按不同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
不同内容(概念、性质)系统地进行案例
分析,并注意不断积累总结。
流程:独立备课——集体讨论——个人调控——教后
反思。
四、实现集体备课的对策
落实“三个保证”
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组成小型团队,便于集中熟悉教材。
时间:有固定时间,准时开展,克服随意性。
主题:将教案撰写分单元分课时分配给个人,由个人主笔
写若干课,谁主笔谁负责,再集合成群体教案,其
他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使用,实行“资源共享”
明确备课要求
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提供教案,小组成员对教材和教案作认真学习和研究,对重点课时教案进行讨论、补充、修改。
研究重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主要环节的教学设计,作业内容,教学进度等。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交流,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特别赞赏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在碰撞中达成共识。
加强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是开发校本资源、教师互相间沟通信息的渠
道。对别人的教案进行修改,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
完善备课资料,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根据班级实际进行
学情分析;根据自身教学特点,有选择性地模仿,合理取
舍,注重实用,注重创新,注重个性。
建立监督机制
要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必须建立一个监督机制—
——随堂听课,课后讲评。
课后讲评改变以往听者评价的方式,应由任教者说出:
“你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你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哪些环节或细节最能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