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国民收入的含义:
国民收入即GDP或GDP是指某一国家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理解这一含义时应注意:
1.国民收入是指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2.是指当年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价值,不包括已有价值的转让。
3.是指通过市场在市场上交换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不包括非市场交易的价值。
4.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
5.国民收入是一流量,是时期指标
6.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劳务的价值。
;二、GNP与GDP
二者的核算范围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
;三、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支出法(产品流动法或最终产品法)。把一国购买最终产品与劳动的支出加总即得GNP。公式为:
GNP=C+I+G+(X-M)
(二)收入法:把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加总得到GNP。
GNP=雇员收入+业主收入+个人租赁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企业间接税+折旧+净要素支付
(三)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即得GNP,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四、国民收入与产出核算的基本恒等式:(三种计量方法一致的原因)
1.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子劳务的市场价格在定义上等于买主在购买他们时需要支付和愿意支付的数额。因此生产法(计量市场价格)与支出法(计量花费额)必然相等。
2.卖主从市场上得到数量必然等于买主在市场上支付的数额,进一步地,卖主所得又等于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总收入。
3.既然总产品价值和总收入都总于总支出。所以三种计量方法最后的结论是一致的。即有下列等式成立:总产品=总收入=总支出。
;第二节 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二、名义GNP与实际GNP:
实际GNP=名义GNP/物价指数*100
三、价格指数与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1.可变权数指数=
一个最常见的可变权数价格指数是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指数=
;2.固定(不变)权数价格指数=
固定权数价格指数的典型代表是消费物价指数。
;第三节 国民收入指标的缺陷与弥补;二、国民收入指标的缺陷与弥补
1.GNP统计的产出是以市场价格为准的,许多非市场的经济活动无法统计。
2.是统计的当年生产出来的产品子劳务的价值,不能反映人类从生产增中所获得的福利变化。
3.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改进
4.不能反映一个人收入分配状况
5.不能反映一国自然资源的拥有情况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70年代开始,有人提出用经济福利尺度或纯经济福利指标来代替GNP指标,以更好地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
;案例:我国距离“小康”还有多远?; 邓小平在设想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战略目标时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O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穷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我国1997年GNP为73 453亿元人民币,人口为123 626万,人均GNP 5 942元,按当年汇率换算为717美元。如果此后三年GNP能保持8%的增长率,将超过900美元;如果按世界银行的估计数,则将超过1 000美元。因此,可以说,我们距离小康已经不远,大体上能达到人均GNPl 000美元的小康水平。
; 1、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在这一年内因亏损关闭了,这个国家GNP将受怎样影响?这种影响在产出法、收入法计算GNP时是如何反映的?
2、假定某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