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曹操献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典四大名著: 课前联想 1曹操的字,小名是什么? 孟德 阿瞒 2曹操的父亲是谁? 曹嵩 曹腾的养子 3曹操的谥号? 魏武 4许劭怎样评价曹操的? 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5戏曲中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 白脸奸相 6曹操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7《三国演义》中写的内容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呢? “七分写实,三分虚构。” 文体特征 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是小说样式的基本特点。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小说的主题也是依据这三个要素的结合体来展开的。 环境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朝中更乱,何进被杀,董卓进京,擅至废立,横行霸道,不可一世,肆无忌惮。何进的部下袁绍与王允书信,图谋杀死董卓这乱贼。 课文主要情节: 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人物描写的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小说中还有其他表现曹操性格的经典章节吗?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奸诈狡猾、多疑残忍 曹操其人 ? ?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 ? 灵帝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 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随之迁为济南相。 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 ?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尝试用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孟德献刀欲弑贼 李儒设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投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三国演义》中,作者对曹操的描写有不少是虚构的。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同时也糅合了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在全书中体现出“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 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 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苏轼《志林》 * * 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表演的舞台, 而小说则为豪杰做了诗意的诠释……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 如今,都已沉沉睡去 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 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教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