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军行类型的诗 王昌龄的诗从军行教案.doc

发布:2020-07-13约8.17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军行类型的诗 王昌龄的诗从军行教案 【--毕业祝福语】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和大家分享的王昌龄的诗从军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大意。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了解古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书下注释、查找工具书自学诗的大意; 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 ★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教学流程 1、温故知新——入诗文 出示诗,这首诗学过吗?老师想找一位喜欢这首诗的孩子读一读,《其四》《其五》谈谈感受引出边塞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古诗《从军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王昌龄。 2、字字落实——解诗意 让学生大声读诗,学习一个“闺”字。能字字落实的清晰流畅的读出古诗。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书下注释和参考书大体了解把握诗意,着重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读。 3、津津有味——悟诗眼 诗言情,那么这首诗中弥散着一种情感?“无那金闺万里愁“进而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出本文的诗眼“愁”。从哪里看出作者的“愁”?这个问题希望学生通过读诗抓住重点词来解诀。 通过出示“烽火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独坐黄昏诗人暮色思乡,淡淡哀愁以及悲秋情节。 羌笛:介绍 对于关山月这个意象,听一听古筝曲,谈谈别离乡情。出示音频 4、历历在目——绘诗境 师:你无奈的是什么?你万里愁的是什么? 师:作为一名远在战场的战士,此时此刻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 (板书 怀乡思亲) 作为一名战士,你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些什么?------ 同学们,你想对这位战士说些什么?------ 小结 孩子们,王昌龄是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笔下,一位凄凉哀伤的边疆战士形象跃然纸上。诗言情,诗更言志。短短28个字,精炼而富有深意。不愧是“七绝圣手”。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古诗,这种中国古典经典的文化。又一次领略的、了古诗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在诗人的引领下看见了一位边疆战士眼中的画面,这些情境可谓是满眼哀愁,由景入情,体会战士那种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听着这首关山月,齐读古诗。配乐朗诵。、 授课题目:从军行 教学时数: 1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2.背诵全诗,体味其慷慨豪迈的风格。 3.了解诗歌表现边塞激烈的战斗和将士们艰苦的生活以及将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慨。 教学重点: 1.诗中表现的将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慨。 2.诗歌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诗歌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参考资料: 1.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萧涤非等撰写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引入: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王昌龄是最有代表性的三位。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作家生平与创作】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