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

发布:2017-02-27约4.7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广东省重点中学12月月考检测题12 江苏省启东市07届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3 07年1月北京市崇文区期末统一练习12 2007年理综全国卷Ⅰ 22(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2,若m1s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1s1+m2s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O O A P N 重垂线 B 实验器材:碰撞实验器(斜槽、重锤线),两个 半径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 天平和砝码,刻度尺,游标卡尺(选用),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作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P。 6.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调节装置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入射球运动到轨道出口端时恰好与靶球接触而发生正碰。 7.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两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8.过O、N作一直线,取OO=2r(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一个小球的直径,也可用刻度尺测出紧靠在一起的两小球球心间的距离),O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时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 9.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 10.分别算出 与 看 与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应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2.要调节好实验装置,使固定在桌边的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小支柱与槽口间距离使其等于小球直径,而且两球相碰时处在同一高度,碰撞后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每次入射小球从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可在斜槽上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使小球靠着挡板,然后释放小球。 4.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 广东省重点中学12月月考检测题12 12.(9分)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和B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B A C D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测量质量、时间、距离等存在误差; 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 江苏省启东市07届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3 13.如图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 ( ) A.m1 m2 r1 r2 B.m1 m2 r1 r2 C.m1 m2 r1=r2 D.m1 m2 r1=r2 O M P N 重垂线 入射小球 被碰小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