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优质课:1.4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2、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3、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4、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
【学习重点】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学习难点】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学习方法】 探究 实验 讨论
【预习案】
实验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条件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实验室中,我们很难排除接触面摩擦力的作用,是不是没法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3、何为一维碰撞?水平轨道上的一维碰撞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吗?
实验仪器
1、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有几种测量方法?
三、设计实验
(1)实验中哪些物体组成了要研究的系统?
(2)如何创造实验条件,使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
(3)如果物体碰撞后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应该怎样记录?
【探究案】
四、实验方案
1、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
①能量损失很小的碰撞—两滑块相碰两端安装弹性碰撞架(P17图1.4-2)。
②能量损失很大的碰撞—两滑块相碰分别端安装撞针和橡皮泥,橡皮泥插入撞针中,两个滑块连成一体,共同运动(P17图1.4-3)。
③用细线将弹簧压缩,置于两个滑块之间,使它们静止,烧断细线,弹簧弹开后落下,两滑块立即朝相反方向运动(P18图1.4-34)。
2、实验步骤
(1)安装好安装光电门、气垫导轨并调节气垫导轨水平。
(2)用天平测量两滑块的质量m1、m2,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使两滑块依次发生甲、乙、丙图所示的碰撞情况,记录挡光时间,计算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4)改变滑块质量和速度,重复步骤(2)(3);
(5)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验证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6)整理实验仪器。
五、数据分析
实验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得出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七、评估交流
本实验的误差来源是什么?怎么减小实验误差?
八、拓展与提升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如图所示,在连续的敲打下,这辆车能持续地向右运动吗?说明理由.
【巩固案】
【达标检测1】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接通光电计时器;
④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⑤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固定弹簧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1和滑块2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2后依次被制动;
⑦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Δt1=10.01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2=49.99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3=8.35 ms;
⑧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5 mm,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m1=300 g,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200 g.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_________ 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_________ m/s;滑块2的速度v3为__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达标检测2】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的装置。两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mB,在A、B间用细线水平压住一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
(1)调节导轨使其能实现自由静止,这是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