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
申请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 (公章)
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
联系人及电话: 马慧民
一、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简介
上海电机学院创办于1953年,前身上海电机制造学校是国家一机部直属重点中专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举办高等技术专科教育,更名为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2007年,学校被上海市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94年起,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7%以上,签约率始终稳居上海高校前列,学校被授予“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电机学院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建共管,在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学校办学定位:坚持举办“高等技术教育”
正确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学校传承“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践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矢志不渝、锐意改革,坚持错位发展,走高等技术教育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办学定位:学校积极开展调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本校实际,明确提出“举办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在深化内涵建设中谋求与普通本科院校错位发展”的特色化办学定位,逐步确立了“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致力于面向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应用型高等技术教育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技术教育的开路先锋。
(2)功能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现场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依托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广泛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文化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深层次、制度化”合作
(1)面向生产,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于:主要培养满足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即在工作现场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提出要成为“现场工程师的摇篮。”
(2)发挥优势,校企开展深度合作:学校充分发挥行业背景优势,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的合作与交流,结成了产学研合作联盟。首先,学校与企业对接双赢,“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即由产业集团选派总工程师或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学校选派执行副院长共同管理二级学院,从战略角度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各个领域的校企共建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其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内培外引,打造“双结构型教师队伍”,包括与企业联手建设产学研教师践习基地,加大选派博士青年教师到企业工作、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的力度等;通过特聘、全职聘用、柔性流动等方式聘请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充任专兼职教师;第三,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试点开展“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吸纳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开设与行业深度合作实施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等。
(3) 突出定位,凝炼人才培养原则:学校将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凝炼为“定性在技术、定向在行业、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在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中,强调人才培养重点:一是强调技术的转化、实施和创新,以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许可为代表;二是强调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三要求在通才的基础上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四是注重实践和应用,在理论学习中突出知识的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
上海电机学院申请开展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聚焦培养国家急需的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
1. 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能作为新能源之一,近年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为4400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