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包括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植物和动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相关章节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人体消化系统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探究人体消化与吸收过程,增强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健康饮食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3.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途径。
难点:
1.消化系统的复杂性和各器官功能间的协同作用。
2.食物消化过程中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合。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展示,直观呈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并记录食物消化的过程。
3.利用图表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4.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消化系统各器官间的协同作用,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投影仪、实物模型(消化系统模型)、显微镜
-课程平台:生物课程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人体消化系统动画、食物消化过程视频、相关科普文章和图片
-教学手段:PPT演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问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不同食物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是如何被我们身体吸收利用的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营养知识和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a.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
b.介绍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从口腔的咀嚼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开始,到胃的混合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再到小肠的消化和吸收。
-举例说明:
a.以面包和牛奶为例,说明淀粉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b.通过动画演示,展示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轨迹和消化过程。
-互动探究:
a.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b.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变化。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a.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过程的知识。
b.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消化系统图解的制作,加深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教师指导:
a.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b.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提出问题: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和消化系统健康的经验。
-教师总结:强调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对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过程。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a.搜集有关消化系统的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其他功能。
b.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他们对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途径。
2.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参与模拟实验和观察食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变化,学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他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变化,理解了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3.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中,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学会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这些都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4.合作学习与沟通:在小组合作完成消化系统图解和讨论消化系统健康问题时,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