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教师业务考试参考】.doc

发布:2017-05-07约9.2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教师业务考试参考】 知识之窗 2009-07-04 17:23:08 阅读23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 摘要:课程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部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化学课程目标制定的必要性、设计思路、呈现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全方位理解目标标准,对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化学;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教育部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订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标准》于2001年7月出版。它是21世纪初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文件。从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角度阐述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价值,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课程目标。 一、构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1]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它具体地指示课程的进展方向,标示课程的范围,提示课程的要点,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评价工作,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如果说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课程目标则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课程目标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目标体系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发展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发展主义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课程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所谓发展,就是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发生积极的变化,有明显的长进和提高。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潜能得到开发,学力得到增长,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都明显得到提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 传统课程观只重视知识经验的教学,其目标往往比较简单,对表述的要求也不太严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最重要的任务,而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比传统课程复杂的多。怎样构建、描述发展性的课程目标体系,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课程目标跟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宗旨、教学目标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正确把握课程目标,首先要弄清这些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从确立教育目的开始的,按下列顺序进行: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而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是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始,经历方向相反的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 实现培养目标→ 实现课程目标→ 实现教学目的 可见,课程目标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 二、新课程目标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构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2]: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注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期望发展水平的统一;发挥学科特殊功能与课程整体功能的统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课程标准体系的制定依据。因此,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来源于社会要求、学生发展以及课程实践等方面。这一思路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始终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据,以《纲要》为指导,全面认识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但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行为能力,同时又有重点;从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使社会需要跟学生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恰当地制定学生发展的目标水平;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吸收、反映我国及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注意课程目标对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确立新的化学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体系的结构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为具体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吸取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化学课程的总目标[3]: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它开宗明义地说明,义务教育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