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糖类.ppt

发布:2017-05-24约4.67千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要的戊糖 D-核糖 D-脱氧核糖 2.3 单糖的化学性质 单糖可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氧化——糖酸、糖醛酸 还原——糖醇 脂化——糖脂 聚合——寡糖、多糖 如 葡萄糖(G) 氧化反应 溴水(弱) [O] 酶 硝酸(较强) D-葡萄糖 D-葡萄糖酸 (补钙、内酯豆腐) D-葡萄糖醛酸 (解毒剂) 1,6-葡萄糖二酸 氧化剂强弱,催化剂 还原反应 聚合反应 H2O 麦芽糖【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 α—葡萄糖 糖苷键 1 4 C O C 糖苷 单糖的反应性质 第三节 寡糖 也称为低聚糖,由2个~20个单糖分子缩合并以糖苷键相连。在寡糖分子之中,含有自由的异头体C的一端称为还原端,异头体C参与形成糖苷键的一端称为非还原端。 在书写寡糖的序列时,非还原端写在左边,还原端写在右边,需要标明各单糖单位的名称、构型、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和异头体的构型。 二糖 性质 结构 来源 生理功能 蔗糖 (sucrose) (非还原糖) Glcα (1→2)Fruβ 水果、种子、根和蜂蜜 光合作用 的终产物 乳糖 (lactose) (还原糖) Galβ (1→4)Glc 动物乳汁、某些植物 动物的能源 α,α-海藻糖 (trehalose) (非还原糖) Glcα(1→1)Glcα 藻类、真菌和昆虫血 昆虫血糖 麦芽糖 (maltose) (还原糖) Glcα(1→4)Glc 淀粉和糖原 淀粉和糖原中的二糖单位 异麦芽糖 (isomaltose) (还原糖) Glcα(1→6)Glc 支链淀粉和糖原 淀粉和糖原分支 纤维二糖 (cellobiose) (还原糖) Glcβ (1→4)Glc 植物 纤维素中的二糖单位 龙胆二糖 (gentiobiose) (还原糖) Glcβ (1→6)Glc 某些植物 植物的糖苷组分 常见二糖的名称、结构、来源和生理功能 自然界最常见的寡糖是二糖 麦芽糖 α-型 α-型 [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 蔗糖 [葡萄糖-α,β(1→2)-果糖苷] 2 1 1 为什么植物以蔗糖为主要运输糖分形式?? 蔗糖的水解 蔗糖水解时,比旋光度由右旋逐渐变为左旋,故称为转化反应 水解产物的混合物(G+F)称为转化糖 蔗糖不是还原糖,没有变旋现象 蔗糖酶——转化酶 纤维二糖 β-型 β-型 [葡萄糖-β(1 →4)葡萄糖苷] 人体无法利用 4 低聚糖的保健作用 乳糖 常见二糖的名称和结构 糖苷键类型小结 寡糖名称 糖苷键类型 麦芽糖 α(1→4) 异麦芽糖 α(1→6) 纤维二糖 β(1→4) 乳糖 β(1→4) 蔗糖 αβ (1→2) 第四节 多 糖 由多个单糖以糖苷键相连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典型多糖简介 均多糖(由一种单糖聚合而成) A. 淀粉 植物细胞能源的储藏形式 作物名称(种子) 小麦 玉米 大米 土豆 红薯 淀粉含量 65% 65% 75% 20% 16% 左:非还原端 右:还原端 直链淀粉 一级结构 α(1→4)葡萄糖苷键 可溶于热水 250~300个糖分子 遇碘呈紫蓝色 二级结构是空心螺旋状 空间结构 葡萄糖分子以 α(1→4)和α(1→6)糖苷键 α(1→4) α(1→4) α(1→6) 2)支链淀粉: 每隔12-25G出现1个分支 水溶性较好 遇碘变紫红色 淀粉的降解: 在酸或淀粉酶 作用下被降解, 终产物为葡萄糖 麦芽糖 遇碘呈蓝紫色 红色 不显色 不显色 淀粉 红色糊精 无色糊精 葡萄糖 结构:葡萄糖分子以α(1→4)和α(1→6)糖苷键 与支链淀粉相似; 区别:分支频率及分子量为支链淀粉的二倍 分支更多, 支链更短 快速动员 糖原:α-D-葡萄糖多聚物 纤维素 N-乙酰葡糖胺以β(1→4)糖苷键缩合 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线形聚合物。 几丁质 糖原、支链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 A.半纤维素 存在于细胞壁中所有杂多糖的总称。 B.粘多糖 含氨基己糖的杂多糖总称。 透明质酸(结缔组织)、肝素(抗凝血) C.药物多糖 中草药治病的主要成分就是此类多糖及其衍生物 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刚刚起步 D.其它 琼脂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