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时作业22 [22].doc

发布:2017-03-14约5.0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015·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 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1)材料一、二、三各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2)利用史实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三评价克伦威尔的共同点? (3)上述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说明了什么?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看出赖德洛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由材料二“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看出,纳萨尔尼·克鲁奇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由材料三“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看出,丘吉尔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也是持否定态度。第(2)问,依据第(1)问进一步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从三人评价克伦威尔的不同结论中不难得出,第二小问可从阶级属性和利益的角度思考解答。 答案:(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2)解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成为护国主、进行军事独裁。 (3)问题: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说明: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2.(2014·云南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第一个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一个实行联邦制度,用宪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第一个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个完成了政教分离,把宗教信仰划入私人自主范围。这四个史无前例的“第一”为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影响巨大,世所公认。那么这四个第一是怎样被创造的?虽然答案多多,但大都绕不过华盛顿的美德。 ——郝铁川《国家拐点》 材料二 第二届总统选举时(1793年),华盛顿又一次得到全体选民的支持。然而他的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或许部分原因是他想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些危机在与英国签署条约的时候激化到了极点。约翰·杰伊在此之前曾与英国就条约事宜进行了磋商。虽然与英国边贸事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处理,但却无法阻止英国拦阻美国的商船和扣留美方海员。……也有一些关于华盛顿的不足的言论,但是从未有人能够动摇华盛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约翰·鲍曼《美国总统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制度有哪些开创性建设?美国是如何纪念华盛顿的?(要求:各回答出其中两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关于华盛顿与美国民主政治的构建有关的相关知识即可;第二小问从美元、城市命名等方面作答。第(2)问抓住“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国际上的形势在材料中体现其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国内的则需联系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的实际情况的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1)建设: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民主联邦共和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制度;推动成立联邦最高法院,确立司法自治传统;主持通过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完成政教分离,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等。纪念:首都、州、城镇和街道用华盛顿的名字命名;肖像印在钱币上;发行纪念邮票;建立纪念碑;设立华盛顿纪念日等等。 (2)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开始形成政党政治斗争;中央与各州之间的矛盾突显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