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用友U8)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电算化(用友U8)教案
(上机实操课程)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会计电算化概述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了解ERP的含义及其发展,了解用友ERP-U8的技术特点
教学重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ERP 的发展、用友ERO-U8的技术特点、用友ERP-U8的安装
教学难点:用友ERP-U8的技术特点及其安装
教学方法:讲授及演示
教具:电脑
作业: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的有机结合体,它是以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工具,替代了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完成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
20世纪60年代人们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了经济分析、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出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形成了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开始起步阶段(1978年-1983年)
1979年国家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会、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研讨会”
(2)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1987年)
(3)普及与提高阶段(1988年-)
二、ERP前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
美国APICS(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
ERP系统是一个财务会计导向的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为将企业用来满足客户订单所需的资源(包括采购、生产与配销运筹作业所需的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与规划,以扩大整体经营绩效、降低成本。
美国著名计算机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落的管理平台。
ERP的概念
ERP是由Garter集团在1991年提出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企业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改善企业经营决策的新型管理工具。ERP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包含能量流)、资金流、人件流和工件流的综合集成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以投资决策为主线,以计划与控制为手段,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对整个供应链资源(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进行管理的思想;
体现精益生产(Lean product)、同步工程(Synchronous Engineering)和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
高级计划排程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体系的组成要素
1.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先进企业的管理最佳实践总结和本地化应用。
2.软件—管理技术转移的载体和平台
3.软件应用前的选 型—参与选型人员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也邀请外部专家参与。
4.咨询与实施—突出服务价值,以及管理与技术领域的专家级顾问团队的现场支持。
5.客户价值分析—软件应用实现客户的投资回报。
6.持续改进—及时反馈客户的需求以改进软件产品和实施服务。
三、ERP的发展史
ERP之形成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
20世纪60年代:制造业产生了安全库存量之概念,为需求量提供缓冲。
20世纪70年代:企业之管理者已清楚地认识到,真正需要的是有效之订单交货日期,因而产生了对物料清单之管理与利用,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 MRP) 。
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者又认识到制造业要有一个集成之计划,以解决阻碍生产的各种问题,而不是以库存来弥补或以缓冲时间的方法去补偿,于是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 MRP II) 便产生了。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人工管理方式难以适用于以上系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