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沉积环境第1章概论课件.ppt

发布:2016-03-27约6.02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梅志超,1994,沉积相与古地理重建,西北大学出版社。 〔2〕刘宝君、曾允孚主编,1985,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3〕孙永传、李蕙生,1986,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地质出版社。 〔4〕曾允孚、夏文杰主编,1986,沉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5〕Blatt, H.等,《沉积岩成因》翻译组译,1978,沉积岩成因,科学出版社。 〔6〕Reineck, H, E., and Singh, I,B.著,陈昌明、李继亮译,1979,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石油工业出版社。 〔7〕Friedman, G.M.和Sanders, J.E.著,徐怀大等译,1987,沉积学原理,科学出版社。 〔8〕Dickinsion, W.R.等著,罗正华、刘铭铨译,1982,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地质出版社。 〔9〕Galloway, W.E.和Hobday,D.K.著,顾晓忠等译,1989,陆源碎屑沉积体系,石油工业出版社。 〔10〕Miall, A.D.著,孙枢等译,1991,沉积盆地分析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11〕Petter, P.E.和Pettijohn,F.J.著,陈发景等译,1984,古流向与盆地分析,科学出版社。 〔12〕Reading, H.G.主编,周明鉴等译,1985,沉积环境和相,科学出版社。 〔13〕Wlison, J.L.著,冯增昭等译,1981,地质历史中的碳酸盐相,地质出版社。 〔14〕刘宝君、余光明等,1990,岩相古地理学教程,地质矿产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 〔15〕李文厚,沉积学教程,1998,西北大学地质系 〔16〕李彦芳、王文广主编,1998,沉积岩和沉积相,石油工业出版社。 〔17〕冯增昭主编,1993,沉积岩石学(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 〔18〕王良忱、张金亮编,1996,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石油工业出版社。 〔19〕赵澄林、季汉成编著,1997,现代沉积,石油工业出版社。 〔20〕梅志超等,1993,层序地层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21〕Allen, P.A.,Allen, J.R., 1990,Basin analysi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概论 作 业: 1.什么是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二者有什么关系? 2.瓦尔特相律的含义是什么?何谓相模式? 3.形成沉积岩的沉积环境是如何划分的? 4.陆源碎屑沉积岩的特征? * 沉积环境分析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是沉积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 古环境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研究者具有比较广泛的地质学基础,而且还要有活跃的学术思想。 主要任务: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是沉积学研究的高度概括和最后总结。 引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沉积环境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大陆沉积环境 第四章 海、陆过渡沉积环境 第五章 海洋沉积环境 第六章 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 课程体系 第一章 概论 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基本概念 沉积环境分析的研究内容、意义、方法 沉积环境的分类 大陆环境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概论目录 第一章 概论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概论 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地区是接受沉积物,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为沉积环境。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概论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概论 瑞士学者Gressly在1938年首次引入地质文献,他用相表示同一地层单位的各种性质不同的沉积物,并认为相的差异反映其形成环境的不同。 (1)相是具有一定特征的岩性单位。如红色砂岩相、黑色页岩相等—岩相 (2)相是某种沉积作用产物。如冲积相—沉积作用相 (3)相是沉积条件或沉积环境的综合物质表现。如河流相—环境相 (4)相是指某种大地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产物。复理石相—构造相 (5)相是指某种沉积环境的生物组合特征。如笔石相—生物相或生态相。 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沉积相。 沉积体系是指与作用相关的沉积相的集合体(Scott和Fisher,1969)。可以理解为有成因联系的相构成的三维地层单位。 通常以其形成的环境命名。如河流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等。 同期沉积体系联接而成的等时地层体被称为沉积体系域。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概论 相分析-可以利用相标志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重塑古代的沉积环境。这种根据相标志恢复古环境的方法称为相分析或环境分析。 瓦尔特相律-1874年瓦尔特提出在没有沉积间断的地层剖面里,垂向上彼此邻接的沉积层在横向上也一定彼此邻接。 相模式-根据对现代沉积和古代岩石的大量研究,并与某些模拟实验的比较对沉积环境和作用过程进行理论概括。这种对特定沉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