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环境第3章大陆环境—45沙漠与冰川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大陆碎屑沉积环境 冰水沉积 1.蛇丘和冰碛阜沉积 蛇丘主要是由冰体下部隧洞流出的融冰水堆积的沉积物,形态呈伸长的曲线状,象一道墙。其方向大致与冰体运动方向—致。如果蛇丘沉积物经过分选,有时也可具粒序、冲淤构造、交错层及水平层理。底碛被运动的冰川改造成的流线状小丘称鼓丘。 冰碛阜是冰川表面的冰水沉积,在冰体融化后,沉落在底床上的沉积体。因此多呈孤立的丘状,内部常具同心层状构造,层理与冰碛阜外形一致。 第三章 大陆碎屑沉积环境 冰水沉积 2.冰水平原 当融冰水切过终积堤,在外围所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几个冰水扇相连接可以构成起伏平缓的冰水平原。冰水平原沉积主要是由砂砾组成的层状的冰河沉积。相邻沉积层间粒度变化很大,其中偶尔也可见到大的冰川漂砾。特征的沉积构造、有冲淤构造、水平层与交错层等,冰水平原向下可过渡为辫状河沉积。 3.冰湖沉积 在冰前地带冰融水因为受阻可以聚集成冰水湖。 在冰川湖的边缘可以形成旋回构造,发育的小型扇三角洲,通常其前积层陡倾,向下坡渐变为细粒的湖底沉积物。如果波浪作用活跃,在湖滨地带也可发育薄层的分选良好的砂和砾。 当冰川在静滞的湖泊中终止时,水下可以形成粗粒的冰水沉积。在淡水湖或半咸水湖中,这些沉积物很快就过渡为纹泥。浅湖底部的典型沉积是纹泥。纹泥是一种由薄的浅色的细砂、粉砂层和暗色的泥质层交替而成的向上变细的韵律沉积。淡色的粗粒纹层代表春夏温暖季节的沉积,暗色的细粒纹层代表秋冬季节的沉积。淡色的粗沉积也可以是高密度的冰河沿湖底注入而成的。在冰湖纹泥中偶尔也可见到少数坠落石,它们是从浮冰中坠落的。 第三章 大陆碎屑沉积环境 冰水沉积 4.冰海沉积 冰海环境是指漂浮有冰川冰以及与冰川和冰架邻接的海。这些冰块通过筏运和对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悬浮沉积物的浓度的改变,影响沉积物搬运。 冰海沉积突出的特征是坠落石,它是随浮冰(冰山和冰架)筏运入海,沉积在较细粒基质中的较粗碎屑物。如果基质是纹层状的,那么坠落石可以刺穿或者压弯下伏的纹层。在差异压实作用下,坠落石周围的纹层被压缩。坠落物也可以是冰川冰融化释放的冰碛物团块。 与冰海有关的沉积物主要有三种类型:在冰川末端的下面,大量的冰碛物释放,形成无层理的基底冰碛物。向海方为层状冰碛物,只含少量粗粒沉积物,它们可能是冰山搬运来的,或者是冰川冰释放的。最外带为具有坠落石的纹层泥,基底冰碛物无层理,缺乏分选,不含原地的生物,而冰海沉积含有原地的生物化石,粘土含量较多,但有分选,具层理。 第三章 大陆碎屑沉积环境 冰水沉积 一、主要沉积相 Edwards(1978)将冰川沉积物归纳为五种沉积相: (1)块状冰碛岩; (2)层状砾岩和砂岩; (3)纹层状泥岩,其中含或者不含坠落石; (4)与岩相(2)和(3)相伴生的冰碛岩; (5)带状冰碛岩。 其中(1)(2)(3)三种相最为常见。 对于大陆上的第四纪沉积来说,这些相的解释比较明确:块状冰碛岩是冰下环境沉积的底积物;层状砾岩和砂岩是冰河或冰界冰前沉积;具纹泥、坠落石或特征化石的纹层状泥是冰湖或冰海沉积。呈块体流方式侵位的冰碛物或混积物(Diamict),通常是冰界带层状砾岩或冰前水下环境的纹层泥的夹层。 第三章 大陆碎屑沉积环境 冰水沉积 1、块状冰碛岩(massive tillite) 块状冰碛岩是冰川作用最特征的—个沉积相,其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结构杂乱,无分选或分选差,粒度分布呈双众数或多众数。在研究冰碛物结构时,通常把基质与碎屑的界限定在2mm; ②内部不具层理,但是其中可以夹有具层理的孤立的层状沉积物透镜体,通常为砂岩或砾岩,是冰下或冰内河在原地沉积的; ③碎屑物类型极其复杂,表面具光面及擦痕,其中可以有盆地外的各种岩石和盆地内的沉积岩及层内的经过再搬运的冰川沉积物; ④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追索。至少可以追索数公里; ⑤厚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呈层状、楔状或舌状产出。 ⑥下伏基岩具有磨光面,擦痕和沟槽。 第三章 大陆碎屑沉积环境 冰水沉积 2、带状冰碛岩(banded tillite) 带状冰碛岩具条带状构造。这种条带是由于颜色、成分、粒度的变化引起的。单个条带厚几十毫米至几十厘米。带状冰碛岩是二种不同的沉积体混合成的,一种是外来的,一种是当地的,二者在冰川之下因冰川的塑性活动局部混合,并被剪切成带状。带状冰碛岩分布不广,它可能是冰川内早期混合作用的产物。当其进一步混合时,最后形成均一的基底冰碛岩。 3、层状的砾岩和砂岩 同冰碛岩和泥岩交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