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项脊轩志教案.docx

发布:2025-04-06约3.3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项脊轩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厚情感,体会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2.学习本文借景抒情、以事显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庭兴衰的感慨,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注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情厚谊,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分析本文借景抒情、以事显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简洁而生动的表达方式。

2.难点

理解作者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的深沉情感,感受亲情在字里行间的渗透。

领悟文章结尾部分复杂情感的交织,体会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概括《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项脊轩的变迁以及作者在轩中的生活点滴,初步感受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特殊情感。

2.提问: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对项脊轩的情感外,作者还表达了哪些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情。

(二)文本研读,体会亲情(25分钟)

1.研读第一段

请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这些语句看似在写项脊轩的修葺过程,实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项脊轩的重视,而项脊轩承载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亲人紧密相连,体现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其中蕴含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分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段文字描绘了项脊轩内宁静、美好的氛围,作者在这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些时光离不开亲人的陪伴,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研读第二段

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中作者回忆了与哪些亲人相关的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回忆了与母亲相关的两件事。一是母亲来看望作者,儿寒乎?欲食乎?短短六个字,却饱含着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了母爱的温暖与细腻。二是母亲去世后,作者回忆起母亲曾到轩中,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眷恋。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叙述这些事情时的情感,通过语气、用词等方面感受作者的深情。例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简单的描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共鸣。

3.研读第三段

请学生朗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谁?作者是如何表达对他的情感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的祖母。祖母来看望作者时,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对孙子的疼爱,又有对他埋头苦读的关切。祖母还回忆起自己的祖父,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现了祖母对家族未来的期望寄托在作者身上,体现了祖母对作者的殷切期盼。当祖母说完这些话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一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祖母对作者的厚望,希望他能有所成就,光宗耀祖。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祖母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以及对祖母期望的铭记。

4.研读第四段

学生朗读第四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与前文表达的情感有何联系?

教师引导分析:这一段写了项脊轩的变迁以及家庭的变故。其后六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回忆了与妻子在项脊轩中的温馨生活,表现了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项脊轩的再次修葺,暗示了家庭生活的变化,也为后文的感慨埋下伏笔。作者通过这些内容,在继续抒发对亲人情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兴衰的感慨。

(三)分析写作手法(20分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