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情绪型犯罪心理.ppt

发布:2017-06-14约3.94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情绪的好坏完全由你决定! 情绪的调控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韦克认为,一个人在面对挫折时就会产生三种主要的反应: 第一种是不罚型反应 第二种是内罚型反应 第三种是外罚型反应 情绪型犯罪就是外罚型反应的极端表现形式,是消极情绪达到心理承受的最大阈值后,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产生的爆发性犯罪。 不罚型反应 产生挫折后对社会对自己都不进行惩罚,长期忍受着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换言之,面对挫折既不责怪自己,也不向外攻击。这种长时间的压抑容易导致精神失常。 内罚型反应 把挫折归咎于自己,即把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往自己身上发泄,多表现为自我谴责,自我伤害,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外罚型反应 把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发泄于外部。它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没有任何特定的目标,往往施威于社会;其二是有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具有针对性,是一种报复个人的反应。 反社会情感 反社会情感主要指与正常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性质相反的情感。 反社会情感犯罪人的主要特点: (1)情感的反社会性 (2)情感的固着性 (3)情感的狂暴性 (4)反社会人格倾向显著 自卑与挫折情绪 自卑感是一种自我评价偏低,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甚至灰心的复杂情绪。 挫折感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支配下,在达到一定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无法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嫉妒 嫉妒是个体对他人的才能、地位、成就、境遇等状况的一种怨恨,对他人所具有的上述优势的不福气表现。 一般情况下,由嫉妒引发的犯罪可分为: 财产嫉妒 才能、名誉、地位嫉妒 性嫉妒 仇恨 政治宗教信仰仇恨犯罪 封建迷信仇恨犯罪 情爱仇恨犯罪 心理挫伤仇恨犯罪 消极心境型犯罪 行为人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微弱、持久的沮丧、抑郁、忧愁和不满的心理状态下,以致在某种外界刺激的引发下,长期积累的消极情绪能量转化为直接的犯罪动机而出现的犯罪行为。 激情型犯罪 指事先无准备,犯罪行为与直接的情境刺激相联系,与刺激的性质与强度、个体的认知和个性心理直接相关,犯罪行为发生迅速,情境性强的一类犯罪。 应激型犯罪 个体在高度紧张和带有压力性的情绪状态下为了消除紧张和危险而产生的错误应对行为,这种错误行为构成了犯罪。 情绪障碍与犯罪 情绪高涨、欣快症会引起个体的人际冲突及危害社会的言行,无事生非,毁物伤人 极度抑郁的情绪会使人产生绝望自私的想法,可诱发扩大性自杀行为 易激惹、情绪爆发以及病理性激情等情绪障碍的行为,都较多爆发攻击性伤害行为,导致恶性伤害、杀人事件 D(辩论):在B(1)(2)(3)中所列的观念符合逻辑吗?请回答。 (1)一个人只要不笑,就必定是在生气吗? 回答:好像不对,人在心情平静甚至有高兴事时,也有可能不笑。 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烦恼,而只要不烦恼就笑,笑肌就会累僵了。所以人们 经常是不笑的。 主管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所以也会经常不笑。 (2)即使班主任不笑是在生气,就一定是针对我吗? 回答:不一定。主管还有其他下属,且有许多其他事情需要操心, 比如工作、家事等。他即使不高兴,也不一定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事, 有可能是工作不顺心,家务繁重,或在外受了其他人的气,都有可能的。 (3)即使班主任不笑是因为生我的气,就一定很惨了吗? 回答:也不一定。人不可能不出错、如果做错了事,主管不高兴, 也是 人之常情,他也不会因为我做错一次就认为我是个没能力的下属。 情绪的调控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 认识情绪 什么是情绪? 情绪的产生一般会包含如下三个过程: 一是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及个体心理对该刺激分析的过程; 二是在生活经验中建立的对各种需求或意向的整个认知过程; 三是比较对现实环境的分析和已有认知关系的过程。 认识情绪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三种组成成分: .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表情 .主观体验 认识情绪 快乐 悲哀 恐惧 愤怒 认识情绪 复杂情绪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基本情绪 愤怒 恐惧 悲哀 快乐 认识情绪 情绪型犯罪 指由不良(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犯罪。 目前,情绪型犯罪已占到伤害 和杀人案件总数的 70%~80%。 什么是情绪型犯罪? 思考 什么样的情绪会成为犯罪的主导因素? 消极情绪和情感与犯罪 反社会情感 自卑与挫折情绪 嫉妒 仇恨 情绪状态与犯罪 (一)消极心境型犯罪 (二)激情型犯罪 (三)应激型犯罪 (四)情绪障碍与犯罪 卢刚事件 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