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犯罪心理.docx
第6章
变态犯罪心理
·1变态犯罪心理概述
·2变态人格与犯罪心理·3性变态与犯罪心理
·4精神障碍与犯罪心理
·5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
1
1变态犯罪心理概述
·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变态心理的成因
·变态心理与犯罪
1.1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
。-1.1.1概念
。变态心理又称病理心理,指离开正常范围的人之心理利异常之行为表现,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1.1.2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的区分标准
经验标准常识性区分
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标准病因症状标准
统计学标准
·常识性的区分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一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一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一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标准化的区分
一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变态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分离性失忆转换性障碍
一统计学标准一经验标准
一社会适应性标准
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
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
·身心疾病
·轻度的心理变态神经症
·人格障碍与性变态
·严重的心理变态精神病
·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变态·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变态
1.2变态心的:48%,共
(1%),精神分裂症的家属的患病率要高得●1.2.1生物学因素多,其子女为13%,孙子女为6%(Sarason,
(1%),精神分裂症的家属的患病率要高得
1999)
·遗传因素——染色体变齐、基囚突变;·神经生化因素——生化过程代谢失常;·后天因素——各种不同程度的脑损伤。。1.2.2心理因素
·言语、情绪、挫折、冲突以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1.2.3环境因素
·问题家庭不良的教育
·影响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消极影响
1.3变态心理与犯罪
1.3变态心理与犯罪
·人格障碍与犯罪
·性心理障碍与犯罪·智能障碍与犯罪
·精神障碍与犯罪
2变态人格与犯罪心理
·变态人格的概念
·变态人格犯罪特点
·变态人格类型与犯罪
2.1变态人格的概念
变态人格,是指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具有适应一般社会生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原因:机体的某些机能或器官的紊乱,使常态心理被扰乱。
变态人格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变态人格与正常人格有时很难划一条明确的界线。
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异常,并为此而苦恼。但也有少数人格障碍者并不把自己的行为视为紊乱和异常。他们在特定情境出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而实施某种怪异行为。这些怪异行为并不是一种病理性的行为反应。
·案例
2.2变态人格犯罪特点
·一般带有偶然性;·违法目的不明显;·自我保护性差;
·作案多是攻击型、爆发型;
·性格非常顽固,持续、不断犯罪;·犯罪一般单独进行
变2.3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易把别人好意当作恶意;易生妒忌,无端怀疑别人;易感委屈、挫折,总觉得被歧视或冷落;固执、爱钻牛
变
2.3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易把别人好意当作
·偏执型人格
·情感型、爆发型人格
·怪癖型人格
·轻佻型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
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表情与动作做作夸张,富于表演色彩;思维、情绪、行为易受人暗示;感情肤浅、脆弱、波动性大;自我中心,吸引别人的注意,渴望别人的同情与赞赏;好幻想、任性,不习惯于逻辑思维。
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男性多于女性;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18岁)习性不改。
3性变态与犯罪心理
3性变态与犯罪心理
·3.1性变态
·3.2性变态犯罪特点
·3.3性变态违法犯罪的类型
3.1性变态
性变态又叫性倒错,性偏离和性心理障碍,是指性心理和性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表现为性爱对象、性身份、性目的或满足性欲方式异常。
成因:
·(1)生物学因素;
·(2)心理学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3.2性变态犯罪特点
3.2性变态犯罪特点
·(1)作案有预谋、计划,对侵害对象有选择;
·(2)有自我保护能力,常掩饰罪行,逃避打击;·(3)作案模式较固定,并系列作案;
·(4)作案手段凶残,特别是性施虐狂更突出;
·(5)缺乏罪责感,焦虑感,往往被抓后容易供认交待问题。
3.3性变态违法犯罪的类型
·恋童避
·近亲相奸避·恋物癖
·恋片癖·异装癖
·露阴癖与窥淫(阴)癖·摩擦癖
·施虐癖与受虐癖
4精神障碍与犯罪心理
4精神障碍与犯罪心理
●精神障碍概述
·精神病与违法犯罪·智能障碍与犯罪
MELGIBSON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