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析摘 要:学习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高职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状况不容乐观——缺乏批判性思维、学习的依赖性较强、不会利用各种资源等。因此,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学习能力;学习观念;评价体系;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31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现状使得学习的能力及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变化,高职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相关教学政策,帮助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技能,从而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宗旨。
一、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
学习能力是一个结构复杂、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现象,有学者把学习能力定义为:学生在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
关于学习能力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给出解释。有的观点认为应从认知过程来认识学习能力,由此认为学习能力包括认知过程的主要方面,即:记忆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的观点认为应该上升到心理过程的层次来分析,学习能力不仅应该包括传统的认知过程,还应该包括操作和控制因素,即理解记忆能力、学习计划和控制能力、学习操作能力等。还有人认为应该从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学习能力,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学习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加工、提取、处理所学的学科信息,对知识进行加工操作的能力。学生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把知识变成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动机、有效途径和方法。
2.知识的迁移能力。迁移力是指已经学得的图式用之于新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力的作用是使习得的经验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便于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迁移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测量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是衡量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标准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这三者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基础,也是最低层次的学习能力。但这并不是目的,通过“目标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知识。需要学习者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行“选择、获取、消化”从而实现“知识迁移”,这是学习能力的基本层次。以此为基础,把“内化”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是学习能力的最高目标。
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
(一)缺乏批判性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养成了唯“教材和老师”是从的习惯,缺乏怀疑精神。在课堂中始终认为教材是对的,老师也是正确的,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和处理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在学生的观念中只有对错,没有养成学习知识的科学精神。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本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思想的火花都应该被鼓励。更何况,在管理科学中有很多理论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优劣之分,只有是否用到了合适的主体之别。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争论的过程,学习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探讨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只追求唯一的结果。
(二)学习的依赖性较强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在高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期间仍然沿袭以往的学习方法,把课程的学习完全寄托在课堂当中,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把对知识的学习局限在课堂的50分钟之内,在本该发挥能动性、主动学习的课堂之外无所事事。不仅在学习上如此,在生活中也存在过多的依赖情况。对未来缺乏规划。
(三)不会利用各种资源
现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更多的便利条件,比如图书馆、网络、媒体。但学生忽略或者不会利用这些资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