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集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此阶段的文学成就等,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2.了解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形态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特点以及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2.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为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
尽管这一时期政治上混乱黑暗,但是经济、文化、工艺依然继承发展、曲折前行,民族交流融合加强,科技突飞猛进,文艺百花齐放,出现了一大批风流名士,文学、书法交相辉映,人才辈出。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云参观“古韵新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展”,共同编写研学手册。
环节一:编写手册“科技之光”部分内容
教师活动
导览参观:“科技之光”展厅
子任务一:参观科技之光展厅,分组合作
完成手册第一章的编写
01尝试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编写档案
02尝试绘制祖冲之的六边形能力图谱
学生活动
跟随讲解员,云参观。
根据展板史料,利用学案支架,尝试编写档写档案。
根据视频资料和书本知识,利用图谱支架,尝试编写档写档案。
总结:
同学们的档案编写的很完善,史料的解读与概括也很到位。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也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的农学发展做出深远影响。
而祖冲之一个先进西方几百年的计算,一部沉甸甸的历法,一个个造福百姓的机械,纵观祖冲之的一生他热爱科学,勇于质疑事必亲躬,严谨缜密刻苦专研,探索求知,这样的精神品质令我们动容,也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在各类领域执着探索。
环节二:为手册“艺术之光”部分文物补充简介卡
教师活动:
导览参观“艺术之光”展厅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时,书法已成为人们观赏的艺术了。
(1)钟繇、胡昭
(2)魏碑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此时同学们进入了一个互动展厅,邀请学生为展厅中文物补充简介卡。
子任务二:为“艺术之光”部分展品完善资料卡
学生活动
尝试为研学册文物补充简介
总结:这几个小组的同学非常优秀,他们不仅精准补充了展品简介卡,而且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了这些典型文物,让我们更直观地对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有了感知。
环节三:撰写手册“前言”部分
过渡:感谢各位同学的合作与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完成手册的一二两章部分,那么手册的前言部分又该如何去撰写呢?相信大家平时在生活中也有参观过不少的博物馆,一般在展览的前言部分会向观众们介绍展览中文物的时代背景等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去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请大家阅读分析史料,归纳总结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对比秦朝时期的雕塑与北魏的《帝后礼佛图》中人物面孔和衣服的雕塑线条,存在很多类似。
材料二:佛教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与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内心的焦虑有着密切关系。在这个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人们深感无力和失落,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冲击也加剧了这种焦虑。面对种种困难,佛教的伦理道德教义不仅能够给人指明方向,也帮助人们寻找到一种精神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齐民要术》中记录了一些来自西域的物种,如胡麻、胡蒜;以及还有来自南方的植物等都被记录其中
师:同学们根据史料归纳总结地很精准!没错,除了以上原因,科技文化领域的繁荣自然是离不开当时经济的繁荣与生产力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