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检验科 制定部门:丰都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11月1日 一、标本运送和接收的安全操作
1.标本容器:标本应用防漏的有盖塑料容器盛装,容器上贴标签。将标本容器放入外附化验单的胶袋内,然后将之放入坚实的专用标本运送箱内。保持标本直立,以尽量防止泼溅。
2.标本勿摇晃,以免溶血或溢出。
3.运送人员运送过程中不可无故逗留或聊天,更不得打开标本运送箱。
4.运送人员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际本;不可将标本放人口袋内;不可戴手套按压电梯按钮。
5.运送过程中,如标本打翻泼洒时,应先检查是否受伤,留于原地,立即打电话给检验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让专职人员现场查看。
6.标本接收: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标本接收窗口。
7.打开包装:需进行接种的标本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含氯消毒剂。容器有破碎或标本泄漏时,应立即丢弃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并填写拒收单,通知相关部门重新采集标本。
二、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
所有微生物标本接种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应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工作台上放置一块浸有含氯消毒液的纱布,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见下表)
三、其他安全操作
(一)血清分离
1.操作时应戴手套及护目镜。
2.血液和血清应小心吸取,不能倾倒。
3.移液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压力蒸汽灭菌(121℃,20 min)后备用;如为一次性移液管则应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内。
4.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加盖后放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5.备有含氯消毒剂以清除喷溅和溢出标本。
(二)装有冻干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开启
1.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2.首先用75%乙醇消毒安瓿外表面。
3.如果管内有棉花或纤维塞,可在管上靠近棉花或纤维塞的中部锉一痕迹。
4.用浸泡75%乙醇纱布包起安瓿以保护双手,手持安瓿,从标记锉痕处打开。
5.将顶部小心移去,放人锐器盒内。
6.如果塞子仍然在安瓿上,用消毒镊子除去,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
缓慢向安瓿中加入营养肉汤以重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
表 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
感染性物质传播途径 材料和操作 目标 正确的操作 经呼吸道吸入 接种针和环 避免被接种物洒落 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为2~3 mm,完全封闭,长度小于6 cm以减小抖动。 接种标本 避免产生气溶胶 电子加热器消毒接种环,不应在培养基上冷却接种环。 培养基上划线 避免病原体溅起 轻轻划线 标本涂片 避免产生气溶胶 不应直接倒在玻片上。 痰液涂片干燥 避免产生气溶胶 不用明火烧 移液管 避免产生气溶胶 不应反复吹吸混合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 经消化道摄入 移液管
避免经口摄人
不应用口吸移液管
实验材料 不应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不应舔标签,不应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感染性物质传播途径 材料和操作 目标 正确的操作 皮肤和眼睛接触 戴手套 避免接触传染性物质 应戴一次性手套,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 锐器损伤 皮下注射针头 避免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用过的针头不应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不应用手直接操作;注射器不应用于移液丢弃在锐器盒中。 针头、玻片以及破碎的玻璃
避免意外受伤 血培养瓶 避免意外受伤 针刺入瓶时注意安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