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误吸风险评估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年人进食状态 喂饭技巧 喂饭时,态度要和蔼亲切、不急不躁;每勺饭量适量;速度要慢;动作要轻; 特殊处理 对一些口唇不能紧闭、颊肌收缩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调拌后的食物直接放入舌根附近,等待咽下反射。鼓励老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出现恶心、呕吐反应时,要暂停进食。面瘫患者健侧进食。 患者女性,78岁,脑梗死。患者神清,无吞咽障碍,有轻微的咳嗽症状,第3日进食过程中(护工喂食,家属与患者说话)出现呛咳,误吸,转入ICU 分析:患者咳嗽时正在进行咀嚼与吞咽 注意点: 老年人进食时不宜交流、进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而致误吸。 (2)管饲患者正确喂养 正确喂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适宜的进食方式,保证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需求,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鼻肠管 鼻胃管 胃造口 a.管饲途径的选择 选择鼻饲管材质、口径 易弯曲、柔韧性好、有显影线、小口径的胃管。 有学者对17例危重患者进行60mm小管径与285mm大管径喂养管对比研究,前者反流和微量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后者。 减少对鼻咽喉、食管的受压、缺血,减少误吸,增加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鼻肠管 (≤4周) 胃造口 (≥4周) 价格昂贵 患者不易接受 优点 缺点 方式c. 减少呕吐、 误吸 半卧位和坐位,胃动力差的进入空肠的机率小,时间长 鼻胃管 (≤4周) 无创 简便 经济 刺激鼻咽部、形成溃疡、 出血、易脱出、堵塞、返流 无创置管技术 鼻胃管:放置深度45~55cm. 鼻肠管放置方法:鼻十二指肠与鼻空肠管 按照鼻胃管放置技术将喂养管送入胃内 让患者转为右侧卧位 喂养管通过幽门的操作方法:a利用管端金属头的重量,借助胃肠蠕动自行下降至十二指肠;b利用金属导丝在透视下推进通过幽门;c置管前予胃复安(10mg口服或静脉注射)加速胃排空,利于导管通过幽门。 有创置管技术:PEG(内镜下造口): 在全麻下操作,胃壁穿刺定位,将套管针刺入胃腔,经口由导丝牵拉,自腹壁穿出,固定喂养管刺定位,将套管针刺入胃腔,经口由导丝牵拉,自腹壁穿出,固定喂养。 喂养部位 有研究表明,喂养管离幽门越远,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越低。 有学者对100例神经损伤病人进行空肠造口术,术前误吸所致肺炎的发生与管饲喂养有关的鼻胃管为11%,鼻空肠管喂养为0%。 另一组机械通气的38例ICU病人,经鼻胃管和鼻空肠管喂养发生误吸性肺炎为13%和0%. 管饲喂养的风险评估 管饲喂养 预计时间 4周 胃肠 造口术 鼻胃 肠管 高度肺 吸入风险 高度肺吸入 风险 是 否 空场造口 胃造口 是 否 鼻肠管 鼻胃管 是 否 重力滴注 一次投给 营养泵 持续泵入 b.管饲喂养的方式 方法 优点 缺点 一次注入 营养制剂置于注射器中 每次150~200ml 4~6次/日 简便、易操作、经济不易堵管 符合进食生理规律 易污染,出现胃肠道不适,容易胃潴留、返流、呕吐误吸 间断输注 通过无菌管路与鼻胃管 连接每次250~400ml 4~6次/日 同上 胃内容物易潴留,引起返流误吸 持续营养泵输注 通过无菌管路直接与鼻胃管连接 每日1次连续输注 持续8~12小时 使危重患者减少胃内残留和误吸,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消费增加 (营养泵)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比 * L/O/G/O 危重患者误吸风险评估 内 容 1 2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1 3 误吸的概述 误吸的监测与护理 误吸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误吸的概念 定义:误吸 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是象正常一样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进入食管。 不伴有咳嗽的误吸,误吸量小于1ml。 隐性误吸 伴有咳嗽的误吸,称显性误吸 。发生时,患者首发症状为剧烈 咳嗽、血氧下降、呼吸困难。 显性误吸 误吸导致 剧烈呛咳 肺部感染 气道梗阻 急性左心衰 急性呼吸衰竭 窒息、死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