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 成本控制与考核.ppt

发布:2018-05-15约4.71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成本控制与考核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1、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反对“秋后算账”和“死后验尸”的做法,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方法的原则,并在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活动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2、成本控制的分类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按成本形成过程划分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成本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组织系统   组织是指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从事活动的一种方式。   (二)信息系统   成本控制系统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信息系统,也就是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  (三)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般尺度。   (2)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   (3)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   (4)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   (5)规定业绩报告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 (四)奖励制度 奖励制度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成本控制的作用 1、是企业挖掘低成本潜力的有效方式 2、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3、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4、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成本控制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2、适用性原则 3、广泛性原则 4、强制性原则 第二节 标准成本控制与考核 1、标准成本的含义及特点 标准成本是指在标准化经营状态下应该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耗费的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产品成本。 2、标准成本的基本核算程序如下 (1)制定产品各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 (2)按标准成本进行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