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相变1.ppt

发布:2018-02-16约5.28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2 熔体的析晶 若:形成新相晶胚为球形 则: ΔGV可表示成相变推动力过冷度的函数 故: 10.2 熔体的析晶 ΔG= ΔG 1+ ΔG2 =f( ΔT, r) 欲了解r的规律,作ΔG-r图: ΔG r ΔG2 ΔG1 rk rk’ ΔG T1 T2 T3 T3>T2>T1 ΔG1:(-)液→固相变 ΔG2:(+)新相形成,界面G↑ 10.2 熔体的析晶 (1)当r,ΔT很小时:如T3温度, ΔG1<ΔG2 ΔG随r增大而增大,为正值 不会生成晶核 ΔG r ΔG2 ΔG1 rk rk’ ΔG T1 T2 T3 10.2 熔体的析晶 ΔG r ΔG2 ΔG1 rk rk’ ΔG T1 T2 T3 (2)当T<<T0,ΔT很大时: T↓、r↑,ΔG曲线出现峰值,先↑后↓ rk-临界半径, 图中,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rk越小 当r<rk,r ↑ ΔG ↑,ΔG >0,新相不稳定 当r>rk,r ↑ ΔG ↓,ΔG < 0,晶胚稳定长大 T3>T2>T1 10.2 熔体的析晶 可见,只有达到rk,晶胚才能稳定长大 rk的求解(求曲线极值,一阶导数为0) 10.2 熔体的析晶 rk越小,新相越容易形成 当过冷度小,T→T0时,rk →∞,不能达到相变条件 当过冷度越大, rk越小,相变越容易 rk的影响因素: 系统性质:γ,ΔH 外界条件:ΔT 形成稳定晶核,r达到rk,ΔG经历极值 ΔG的极值计算 10.2 熔体的析晶 系统内形成rk大小的胚核数目符合玻尔兹曼分布: 可见:势垒ΔG越小,具有临界半径nk数越多 代入rk 10.2 熔体的析晶 10.2.2 形核生长相变动力学 10.2.2.1 晶核形成过程动力学 析晶:形核+生长 形核 均匀形核-晶核在均匀单相熔体中产生的概率处处相同 非均匀形核-借助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等催化位置形核 临界晶核 10.2 熔体的析晶 A.均匀形核 母相中形成胚核 母相中原子(分子) 在胚核上叠加 形核速率 Iv 单位体积胚核数 母相中原子(分子) 叠加速度 10.2 熔体的析晶 Iv-形核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产生的晶核数目,个/秒立方厘米; ν-单个原子、分子与临界晶核的碰撞频率 n1-临界晶核周界上原子分子个数 nk-形成临界晶核的粒子个数 碰撞频率ν服从玻尔兹曼分布: 故: ν0-原子分子跃迁频率 ΔGm-原子/分子跃迁新旧界面的迁移活化能 10.2 熔体的析晶 则: 形核速率因子: P-受核化位垒影响 D-受原子扩散影响 10.2 熔体的析晶 形核速率为P、D综合结果 I-T图分析 A. T=Tm; ΔT=0, ΔGk=∞; 故:P=0;I=0; B.T↓, T<Tm; 过冷度ΔT↑ 扩散因子D 故:T ↑,D ↑,I↑ T IV P D IV 10.2 熔体的析晶 C. T↓, T<Tm; 过冷度ΔT↑ 核化位垒因子P T ↑, ΔT ↓, P ↓, I ↓ T IV P D IV 10.2 熔体的析晶 T<Tm;只有合适过冷度,I有最大值 高T: 有利于扩散D P因子约束I增长 低T: 有利于降低核化势垒,P ↑ D因子约束I增长 (熔体(液相)黏度↑原子分子扩散速率↓ ΔGm ↑, D ↓ ↓ Iv ↓) T IV P D IV 10.2 熔体的析晶 B.非均匀形核 多数相变为不均匀形核,依靠容器、颗粒、缺陷等已有界面(催化位置)形核 熔体过冷、过饱和后直接形核主要障碍-形成液固界面能 成核基体存在可降低成核位垒,利于成核 高晶核-液体界面能被晶核-形核基体界面能取代 10.2 熔体的析晶 形核基体→成核位垒↓→过冷度↓ 非均匀成核临界成核位垒ΔGk*很大程度取决于与接触角?关系 ΔGk为均匀形核成核位垒 由球冠模型几何关系得到 成核剂(M) 固体核 液体 ? 10.2 熔体的析晶 f(θ)≤1,故 由于存在形核基体 接触角θ→形核位垒↓(比均匀成核) 有利于析晶 润湿后,位垒更低,更容易形核 润湿 0~900 1~0 0~1/2 (0~1/2) 不润湿 900~1800 0~(-1) 1/2~1 (1/2~1) ? cos ? f(?) 10.2 熔体的析晶 非均匀成核速率(动力学): 对比!均匀成核: 常数Bs取代B 非均匀成核势垒取代均匀成核势垒 10.2 熔体的析晶 应用 2.结晶釉:在需要的地方点上氧化锌晶种 3.生产铸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