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1课家住平原.docx

发布:2025-04-03约3.9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1课家住平原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来探索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今天的第一课,咱们要聚焦的是“家住平原”。这片广阔的平原,不仅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承载着咱们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平原的魅力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家住平原”这一课,旨在培养你们的区域认知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通过了解平原地区的自然特征、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你们将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提升跨学科思维和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平原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平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特点。

**难点:**

1.理解平原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

2.将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链接。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通过地图、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原地区的自然特征。

-设计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模拟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文化变迁的理解。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触摸屏互动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历史图片数据库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地形模型)、历史文物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平原地区风光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平原?平原地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师生互动**: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教师进行简要点评和引导。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自然特征**:

-讲解平原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特征。

-使用地图展示平原地区的分布情况。

-用时:5分钟。

2.**历史文化**:

-介绍平原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讲解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成就。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历史文物和遗迹。

-用时:10分钟。

3.**社会生活**:

-讲解平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社会生活特点。

-分析平原地区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活动?

-平原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哪些特点?

-你认为平原地区的社会生活有哪些独特之处?

-用时:5分钟。

2.**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如:

-平原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历史上,平原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补充。

2.**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对平原地区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3.**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核心素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介绍平原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技术变革,如古代的耕作技术、现代农业的发展等。

-**平原地区的文化传承**:探讨平原地区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分析平原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管理、土地保护等,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平原地区的交通发展**:介绍平原地区的历史交通路线、交通工具的演变,以及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

2.**拓展建议**:

-**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