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万以内数的认识——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docx

发布:2025-04-06约4.0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万以内数的认识——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万以内数的认识——较大数的估计》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位顺序表,并能进行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感知数的顺序和大小;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数位顺序表的使用,理解数字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数的空间分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通过估算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理解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②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应用,能够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③学会使用估算方法,对较大数进行合理估计。

2.教学难点,①理解数位顺序表中“万”位数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数位的关联;②培养学生在面对较大数时,能够灵活运用数位顺序表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③在估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计数器、数位顺序表卡片)、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班级教学平台、学校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在线数学游戏、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小组合作学习、游戏竞赛。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1)出示一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图,如超市购物、统计人数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出现了哪些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数可以有多大吗?最大的数是多少?

(3)引入“万以内数的认识——较大数的估计”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数的意义和数位顺序

教师展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个数位代表的计数单位。

举例: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分别代表1、10、100、1000、10000。

(2)数的读写

教师示范读写数的方法,学生跟读练习。

举例:读写数1003,先读“一千”,再读“零”,最后读“三”。

(3)数的分解和组合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将数分解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再进行组合。

举例:分解和组合数1005,先分解为“1千0百5十”,再组合为“一千零五”。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数位顺序表拼图

学生分组,利用数位顺序表卡片进行拼图,巩固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估算比赛

教师出示一些较大数,如10000、20000等,学生进行口头估算,比一比谁估算得更准确。

(3)数数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游戏,如数到1000、2000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1)数的分解与组合

提问:如何将数2007分解和组合?

回答:分解为“2千0百7十”,组合为“两千零七”。

(2)数的读写

提问:如何读写数5004?

回答:先读“五千”,再读“零”,最后读“四”。

(3)估算

提问:如何估算数30000?

回答:30000接近3万,可以估算为3万。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的意义、数位顺序、数的读写和估算方法。

(2)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教师总结:数的认识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3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较大数的估计》后,能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够根据数位顺序表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

2.技能提升:

3.思维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发展了空间观念、数感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估算比赛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值,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

4.应用意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后,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购物、统计等活动的估算,提高了生活应用能力。

5.学习兴趣:

6.习惯养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认真书写等。这些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