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doc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
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粤教版)、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 《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 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
2017-05-25 约1.45万字 13页 立即下载
-
2018新增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_图文.ppt
* *
2018-05-24 约小于1千字 112页 立即下载
-
2017高考大纲新增古诗文背诵篇目(精校版).doc
2017高考大纲新增古诗文背诵篇目
(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 ;
(3)增:①《庄子》一则②《礼记》一则(虽有佳肴)③《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④《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⑤《湖心亭看雪》⑥《河中石兽》⑦《十五从军征》⑧《登幽州台歌》⑨《木兰辞》⑩《黄鹤楼》(崔颢)⑾《卖炭翁》⑿《满江红》(秋瑾)⒀《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论语》12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17-05-28 约3.91千字 4页 立即下载
-
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文必背篇目默写+阅读闯关手册第34篇《蜀相》含答案及解析 .pdf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
第34篇《相》
默写闯关
(_)挖空练习
《相》
杜甫
丞相()堂何处寻?锦官城夕卜()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空好音。
三顾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使英雄泪满()。
附:记忆导图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祠柏
鹏烦
长襟
(二),情境默写
1.杜甫《相》中“(),()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
失望。
2.杜甫《相》中“(),()”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
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3
2025-02-19 约2.18万字 20页 立即下载
-
清单三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理解型默写汇编.doc
清单三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理解型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1.《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
2017-05-21 约8.54千字 9页 立即下载
-
2018届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有答案).pdf
2018 届高考语文 64 篇必背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
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
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
2023-05-12 约1.83万字 11页 立即下载
-
广东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docx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一.文言文(11篇)
1.《论语》
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有人说:“礼的作用,贵在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当。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能以礼来衡量,以做得恰当为目的。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地求恰当,而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去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和:适合,恰当好处。先王:前代君王。斯:此。由:遵循。节:制约、节制。)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孔子说:“用政法来
2017-05-24 约1.02万字 9页 立即下载
-
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pdf
202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
中学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
经•卫风•氓》、《离骚》(粤教版)、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
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
2024-06-19 约2.35万字 13页 立即下载
-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doc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一.文言文(11篇)1.《论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有人说:“礼的作用,贵在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当。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能以礼来衡量,以做得恰当为目的。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地求恰当,而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去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和:适合,恰当好处。先王:前代君王。斯:此。由:遵循。节:制约、节制。)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孔子说:“用政法来教导,
2018-04-13 约1.02万字 8页 立即下载
-
届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汇.doc
2017届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初中50篇+高中14篇)
?
☆初中篇☆
1、关雎(诗经 ·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2017-04-23 约1.4万字 14页 立即下载
-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docx
PAGE \* MERGEFORMAT 9
中考语文古诗文篇目
1、《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HYPERLINK /item/%E
2017-05-22 约7.03千字 9页 立即下载
-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可打印.doc
PAGE
内部资料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五十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
2018-10-09 约1.14万字 8页 立即下载
-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填空式.doc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一).《劝学》1.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观点相同。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3.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4.荀子以亲身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2019-07-09 约1.11万字 9页 立即下载
-
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文必背篇目默写+阅读闯关手册第4篇《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及解析 .pdf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
第4篇《谏宗十思疏》
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
《谏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
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
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极大之(),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
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
2025-02-19 约3.08万字 25页 立即下载
-
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文必背篇目默写+阅读闯关手册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含答案及解析 .pdf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
第16篇《归去兮辞》并序
_、默写闯关
(_)挖空练习
《归去兮辞》并序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
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
波未静,心()远役,彭洋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
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
于武昌,情在()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
2025-02-20 约2.82万字 23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