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播音基础与语言艺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发布:2017-06-24约1.5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播音基础与语言艺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播音基础与语言艺术》课程简介 《播音基础》(课程编号:120122)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限选课程,开设一学期,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播音创作能力,包括发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唯一的途径是练习。练习当然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但理论的滋养、知识的浸润也只有在练习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除了加强课堂(包括实践课)训练,还要加强课外练习。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技能内化于身心。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 《播音学简明教程》,吴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播音基础与语言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120122 二、课程类型、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 限选课; 64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适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先修艺术概论、影视作品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播音基础与语言艺术”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两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播音创作的基本规律,学会有声语言传情达意的主要方法,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提高语言艺术感悟力。 四、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40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编 导论 2学时 第二编 播音发声学 共4章 每章2个学时 共8学时 第三编 播音基础理论与语言艺术 共5章 每章2个学时 共10学时 第四编 电视播音业务 共3章 每章2个学时 共6学时 第五编 播音心理学 共7章 每章2个学时 共14学时 实践教学24学时的安排: 单周课前三节课为理论课,最后一节课为实践课(8*1=8);双周课前两节课为理论课(8*2=16),后两节课为实践课。(8+16=24) 五、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知识讲授、实例分析和动口练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所学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播音技能。 六、课程内容的重点及深度广度的要求 课程内容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领悟和运用有声语言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提高实际中的播音水平。进行播音创作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另外,课程内容将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识程度来进行教授。 七、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 本课程除了加强课堂(包括实践课)训练外,还要求学生加强课外练习。课后老师将布置一定的练习材料,并不定期交作业或随机抽查。 八、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的学习,既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也是对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准确规范,明晰畅达。 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播音学简明教程》,吴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书: 《主持艺术与电视播音》,罗莉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播音主持心理学》,祁凡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绕口令》王克瑞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播音语言表达技巧》,柴 番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播音学概论》,张颂,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 十一、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使用 课堂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为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十二、学习方法与建议:大胆开口,勤练不辍。 《播音基础与语言艺术》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编号 1201 二、课程类型、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 限选课;学时(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适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先修艺术概论、影视作品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