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版初中化学金榜学案配套课件:第1章 阶段专题复习(沪教版九年级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析】由实验数据可知,使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所用的苹果汁的滴数最少,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最高。所滴加的苹果汁的滴数是0.04%的Vc溶液的2倍,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是0.04%的Vc溶液中Vc含量的1/2,即0.02%。 【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盛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根据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在该实验中,试管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实验数据的取得,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答案:探究一:【实验结论】苹果汁 0.02% 探究二:【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盛有1 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 【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 【实验反思】C 考点 1 化学的研究范畴和作用 1.(2011·海南中考)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化学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化学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 B.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 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 D.化学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解析】选D。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重大,效果明显;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的支持;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如研制清洁能源等;化学不能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2.(2011·淄博中考)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解析】选A。根据化学的概念可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用途或应用是物质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对物质的运动状态的研究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考点 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11·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解析】选D。利用炸药爆炸、煤的燃烧和汽油燃烧获得能量的同时,均生成了其他物质,故以上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2012·常德中考改编)下列有关中考试卷用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难溶于水 C.可燃性 D.易撕碎 【解析】选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本质区别为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颜色、水溶性、易撕碎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才能体现,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3.(2012·扬州中考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铁锅用于炒菜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铜用于制作导线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用途与性质的关系及化学性质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天然气的可燃性,而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铁锅用于炒菜、氢气用于填充气球和铜用于制作导线分别利用的是导热性、密度小和导电性,而导热性、密度和导电性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属于物理性质。 * * 阶段专题复习 第一章 结合本单元内容,分析下图各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并将图中答案填写在空白处: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答案:①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②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③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实验基本操作 1. 答案:①镊子 ②药匙(或纸槽) ③胶头滴管 ④量筒和胶头滴管 ⑤量筒 ⑥凹液面最低处 2. 3. 答案:⑦45° ⑧略向下倾斜 ⑨中上部 ⑩均匀 ?试管刷 ?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考点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用红磷作反应物): 2.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3.可燃物的选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4.成功的关键: (1)红磷过量;(2)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3)装置的气密性好;(4)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