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结果研究.doc

发布:2018-01-28约3.1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结果研究 (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18) 摘 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的结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及尿蛋白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患者为24例,所占比例为53.33%,尿蛋白阳性患者为12例,所占比例为26.67%;对照组患者中没有检查出尿微量蛋白和尿蛋白阳性患者,观察组各项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是检验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临床指标,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尿微量蛋白;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早期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疾病情况,避免其他并发症的产生,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肾病临床检验方式的研究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价值,本篇文章将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检验实践对比研究,希望能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检验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42岁到72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56plusmn;2.33)岁。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43岁到72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52plusmn;2.3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为所有的患者进行空腹采集尿液标本,进而检验患者的尿蛋白以及尿微量蛋白。检验尿蛋白的时候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科学分析,尿液测试纸条为生化尿液试纸,检测尿微量蛋白采用临床常规分析仪,使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尿微量蛋白检验结果,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检验实践研究主要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患者为24例,所占比例为53.33%,尿蛋白阳性患者为12例,所占比例为26.67%;对照组患者中没有检查出尿微量蛋白和尿蛋白阳性患者,观察组各项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常见于老年人群当中,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加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检验研究十分必要。 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是预防疾病发展,降低患者并发症状发生几率的最好方式[3]。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在临床诊断中也会存在着漏诊、误诊等问题,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尿蛋白持续呈现出阳性则代表患者的肾脏出现问题,尿蛋白阳性的数量能够直接表达患者肾脏的损伤程度[4]。微量白蛋白尿(urinary microalbumin)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5]。国内外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指出,当人体的肾脏功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时,能够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蛋白质不能够通过肾小球,进而降低人体尿液蛋白的含量[6]。但是当人体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则肾小球不再完整,使得大量的蛋白含量渗出,直接造成肾小管原本功能的损失,增加人体体内的尿液蛋白含量。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和血液流动现状转变相关,影响肾小球重复吸收功能,致使患者毛细血管现存白蛋白不断溢出,使其超过肾小球承受能力,增加尿液白蛋白含量,但却未达到蛋白质的最终指标,进而形成尿微量白蛋白。一旦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尿微量蛋白,则代表患者体内肾小球功能出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肾小球通透性将不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