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量尿蛋白再认识.ppt

发布:2020-02-03约7.17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量蛋白尿 湿热雍盛:湿分内外,湿毒内蕴,郁而生热;湿热之邪困阻中焦,扰乱下焦,致肾气不固而精气下泄;热为阳邪,性主开泄,肾受湿热熏灼而固摄功能失调,精关开多阖少,蛋白精微随尿而下;痰者,津液所化...湿伤脾,凝浊而生,痰生血瘀;同时,精微长期丢失,脾肾虚损加重,进一步导致脏腑运化失调——水湿痰浊。症见——尿中泡沫很多,胸脘痞闷,纳呆,烦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则——清热利湿。方用四妙散、三仁汤加减 ——常用金银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不仅有杀菌、抗病毒功效,而且,能够激发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过度免疫反应,使炎症及组织损伤得到改善 ——湿热分离是治疗肾病湿热症的关键 ——多属苦寒之品,久用不仅有伤脾胃,而且还会损及肾脏,治疗中需辩证使用、适量使用、配伍使用 微量蛋白尿的再认识 段红伟 释过往之成法,法其所以为法 ——《吕氏春秋.察今》 微量蛋白尿 目录 概述 蛋白尿定义 蛋白尿的检测与分类 微量蛋白尿 概述 非糖尿病型蛋白尿、 糖尿病型蛋白尿 防治 蛋白尿 蛋 白 尿 概 述 蛋白尿 概述 尿液的形成: 尿液是由流经肾脏的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泄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 尿液来自于血液,其组成与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 尿液检测的意义: 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观察治疗效果 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用药的安全监护 蛋白尿 蛋白尿(化学检测) 定义: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者定量实验24h>150mg,称为蛋白尿 机制: 肾小管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漏出 95%蛋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受损,其重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 血中中小分子量蛋白(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等)异常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于尿中 髓袢升支、远曲小管起始部分泌过多Tamm-Horsfall(T-H)糖蛋白 蛋白尿 蛋白尿的检测方法: 定性与定量 定性法: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试纸法 定量法:双缩脲法、染料结合法等 两法相关性:参考 定性:± - +,≈定量:0.2-1.0g/24h 定性:+ - ++,≈定量:1-2g/24h 定性:+++ - ++++,≈定量:多>3g 蛋白尿 蛋白尿的分类(两分法) 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质组分分类 选择性蛋白尿: 以清蛋白为主,加少量小分子蛋白;无大分子蛋白(C3、4、IgG、A、M) 半定量多为+++ — ++++,典型病例肾病综合征 非选择性蛋白尿: 尿中存在大分子蛋白质(补体、免疫球蛋白)、中小分子蛋白质 半定量+ — ++++ 表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疗效不太满意,预后欠佳 多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亦可见继发性 蛋白尿 依据临床意义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暂时的、无器质病。剧烈活动、发热、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药物,肾血管痉挛、充血,通透性增加 病理性蛋白尿:多为持续性,肾脏内、外疾病所致 肾小球性蛋白尿:最常见。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电荷屏障受损。常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继发性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肾小管性蛋白尿:炎症或中毒致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重吸收减弱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铋、镉、汞)中毒、药物(氨基甙类药、多粘菌素B)、肾移植等 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同时累及球或管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小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即属此类——见于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等;另外较常见的凝溶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 组织性蛋白尿:因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T-H蛋白)增多所致。多为小分子蛋白质尿,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假性蛋白尿:因尿中混有大量血、脓液、粘液等成分,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肾本身一般无损害,经治疗可很快恢复正常。见于肾以下泌尿道疾病: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前列腺疾病、阴道分泌物混入尿中等 微量蛋白尿 微 量 蛋 白 尿 微量蛋白尿 概述 定义: 尿常规检查对白蛋白不敏感,>300mg/L方能检出,故将<300mg/L, 定义为微量蛋白尿 放射免疫法、比浊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定义更为<30mg/L 定义与分类(M男性F女性) 蛋白肌酐比率(mg/mmol) (mg/g) 蛋白(mg/L) 24h尿蛋白 (mg/24h) 夜尿定量蛋白 (ug/min) 正 常 微量 蛋白尿 蛋白尿 <30 <20 <20 <2.5M <3.5F <20M <30F 30-300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