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提高认识”和“渗透美育” 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提高认识”到“渗透美育”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静乐县致远中学 巩凤龙 山西静乐 035100)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完成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度和学生的配合程度,也即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能否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能使二者积极配合,达到最佳效果,则是每个教师都想知道的问题。本文作者遵循思想支配行动,美能调动起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分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性,美感的积极作用及美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相互关系,进而得出: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美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掘、渗透美育教育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美育
一,审视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将一定的教学内容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情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形式。语文教学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档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具体思想熏陶,知识积累,培养情感, 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正确认识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教育,也即语文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积淀,提高自生修养及承担起对知识传承的能力,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乃至其它领域的关键,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其他学科领悟程度的深浅,而且语文教学还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风貌,德育建设。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德育教育的思想灌输靠什么途径而来?靠平时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靠其它各学科的影响感化教育,尤其靠语文这门思想性强的学科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因此,搞好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该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而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学科却不能够为所有学生重视和掌握,往往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还会碰到诸如学生对语文教学感到乏味,无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达到反感、躲避的情形,细想一下,思想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指导人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躲避的原因在于他们根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没有对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千方百计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是让他们学好语文的关键,而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步,则这就完全靠我们在平时的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来完成,例如让一名学生宣读一篇好的日记、好的作文,这是对一个学生好的写作水平的肯定,也是对语文学好了所作的一个界定,更是诱惑其他学生以此为荣从此发奋学习语文的开端;让他们登台倾吐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经历,是他们对语文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成功后,独享喜悦的展示,语言便是他们籍以抒发真情实感的载体。向学生朗诵一段慷慨激扬的诗词,教师活跃的思维便是吸引他们热爱语文的魅力所在,语言便是那把打开他们通向语文道路的金钥匙。教师讲一段关于文字演变发展的历史,便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探究,也是对语文外延的追溯。从源远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迂回丝绸之路到万里长城,赞美长江,歌颂母亲,史传屈原,笔伐秦桧,与古人对话,对皓月长吟,无一不是语文的功用,无一不是语文所展示的巨大魅力,像这些潜藏在我们身边便易的施教材料可以信手捻来,举不胜举。每一个事例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处处都潜藏着在不知不觉中扶他们平步直上的诱因,一旦等它们萌芽直至成熟,他们发现留在他们背后的是台阶,而他们已站在了台上。
二,美育与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存在于人心灵深处一种对外界事物整体感知后获得满足感的情感体验,它能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欣慰,精神上的振作,能促使人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从低级认识向高级认识逾越的企望,从庸俗走向高雅的动力。美育教育就是借助课堂这一教学阵地,教师给学生施以一定的影响和情境,使学生对外物“接触”后从情感上产生一种对外物认识的整合,对学生进行培养美感,建立爱美、审美观念,保持一种积极心态的情感教育。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主体对客体投入的积极程度和兴趣程度,只要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投入一种良好的积极心态,则就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我们的职业角度考虑,只要能使学生带着良好的积极心态走入课堂无疑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让美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握手是完全符合教学意愿的,其次,作为“五育”之一的美育教育,它的感化性、渗透性、情感性决定了它的实施过程往往不能游离于其它实体学科之外,独立教学,而只能穿插在其它学科的教学当中,借助其它学科的承载潜移默化地对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