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2分子结构与性质2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2.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和分子构型的相互判断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和分子构型有关,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判断。 CH4 正四面体形 sp3 0 AB4 NH3 三角锥形 sp3 1 BF3 平面三角形 sp2 0 AB3 H2O V形 sp3 2 SO2 V形 sp2 1 BeCl2 直线形 sp 0 AB2 示例 分子空间构型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分子组成(A为中心原子) ①影响分子的稳定性②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稳定性越强 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如熔沸点:H2O>H2S,HF>HCl,NH3>PH3 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如F2<Cl2<Br2<I2,CF4<CCl4<CBr4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对于A—H…B—,A、B的电负性越大,B原子的半径越小,键能越大 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影响其强度的因素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强度比较 原子 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和电负性很强的原子 分子或原子(稀有气体) 作用微粒 共价键 氢键 范德华力 [考纲展示]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考点一 共价键
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2.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分类
分类依据 类型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σ键 电子云“头碰头”重叠 π键 电子云“肩并肩”重叠 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 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单键 原子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 双键 原子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 三键 原子间有三对共用电子对
【特别提醒】 (1)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1.7)时,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时形成离子键。
(2)判断成键方式时,需掌握: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3)σ键比π键稳定。
(4)稀有气体分子中没有化学键。
4.键参数
(1)概念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
5.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具有许多相近的性质。
【解析】 σ键是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π键是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比“肩并肩”的方式重叠的程度大,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大,形成的共价键强,因此σ键的键能大于π键的键能,A项错误;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共价键的数目是成键的电子对数目,不等于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因为部分成对电子受激发而成为单电子,B项错误;因为单键都是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σ键的键能大于π键的键能,故双键键能小于单键键能的两倍,C项错误;因为不同元素的电负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元素原子间的化学键至少有弱极性,D项正确。
【答案】 D
1.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或两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
A.H2 B.HCl
C.Cl2 D.F2
解析:A项中H2是由两个1s轨道形成的σ键;B项中是由H的1s轨道与Cl的3p轨道形成的σ键;C项中是由两个3p轨道形成的σ键;D项中是两个2p轨道形成的σ键。
答案:A
2.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
(1)Li3N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N≡N键的键能为946 kJ·mol-1,N—N键的键能为193 kJ·mol-1,说明N2中的________键比________键稳定(填“σ”或“π”)。
(3)(CH3)3NH+和AlCl可形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成,熔点低于100 ℃,其挥发性一般比有机溶剂大。两种离子中均存在________键。
(4)X+中所有电子正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