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课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卧薪尝胆》教学课例
郑村小学 施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获得成功。
2.学习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教具准备
幻灯片、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孩子了,相信你们一定学过或者看过很多的成语了吧。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都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呢?并和大家分享下故事的内容好不好呀?
学生1:我学过《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饿了,想找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遇见一只瘦小的狐狸。
于是老虎就扑了上去,没想到狐狸大喊一声:“哼,森林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说的话,可是看狐狸说得那么认真,又怕他说的是真的。于是,狐狸说:“你以为我在骗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头瞧瞧吧。我走到哪儿,大小动物见了我,就会吓得跑走的。”老虎想:“我得去瞧一瞧。”于是狐狸仰着头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狸后面。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见狐狸后面跟着一只大老虎,都吓得跑走了。老虎看了,还以为他们害怕狐狸,不知道他们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吓得再也不敢吃狐狸了。“假”是“借”。有人仗别人的势力欺负人,……
老师:是的,大家说的非常好。其实呀很多的成语它都有一个故事,并且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个成语,看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呢,那就一起来看一看课题吧!是什么呢?
学生齐读:卧薪尝胆
板书:卧薪尝胆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老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主要交代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呢?
学生: 时间:两千多年前 地点:长江下游 国家:吴国和越国 事件:双方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勾践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的幻灯片。
老师:图上画的是谁呀?他正在干什么呢?文章哪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卧薪尝胆”这个内容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1)理解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
(2)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问题。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尝胆”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呢?
勾践是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宫殿不住,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食,而是睡柴草,尝苦胆,受这种苦折磨自己呢?
(3)出示句子。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4)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归纳小结: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结构属于总分式。这一段中用了两个“不忘”,强调说明勾践将仇恨与耻辱铭刻在心,久久不能忘记。
(5)指导朗读,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情感。
3、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提问:越王勾践时刻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1)理解第二自然段
思考:勾践夫妇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呢,同学们大声读一读,待会告诉老师原因好不好?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板书:兵败求和
老师:越国打了败仗,越国人民家破人亡,勾践除了这样做还有其它办法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
学生:没有其他办法了。万般无奈 只好
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感觉。
思考:对勾践的意见,吴王及其谋臣各有什么反应呢?
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而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要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吴王的骄傲自大。
小结:
从这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人物鲜明的特点:勾践很有心计,委曲求全,以图东山再起,而吴王骄傲自大,注定了会失败。
指导朗读,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2)理解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句子。
互相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吃:粗茶淡饭
思考: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
做一做下面的填空题:
勾践夫妇:
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