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0章 健康的性心理
学 习 目 标??????
相互关系:大学生性心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对象: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性心理问题。
意义:通过学习提高对性的理解和认识,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应对生活遇到的性困惑和性问题,掌握性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
【导入案例】
国家计生委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人民日报》旗下的《生命时报》近日走访发现,大学生性观念日渐开放,许多情侣在学校周边租房同居,还有不少人光顾小宾馆和日租房。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开放性行为,暴露出性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还会带来社会责任感缺失、婚姻忠诚度降、引发心理焦虑、人流易造成女性不孕等恶劣后果。(2012年10月21日人民网)
10.1大学生性心理概述
10.1.1 性心理概述
1.性和性心理的含义
性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作为自然属性的性,是指男女在生理构造上的差异和与生俱来的性的欲望和本能。性是生物属性属于人作为动物一类的自然属性,是人类自身生存和维持种族繁衍的必要条件。同时,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性行为受到社会制约和规范,人对性的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性需要,更包括社会性需要,如人在择偶时不仅要寻找异性,还要考虑个人审美和爱的需要、个人生活幸福与自我发展的需要等,还要考虑对方的文化、经济、社会地位、职业、家庭情况等社会因素,人的正常性行为必须通过婚姻、经济、伦理、道德、法律等规范才能实现。若只看到性的生物属性,不加约束,势必导致社会的混乱与退步。只有把性行为控制在社会允许的正当、合理范围之内,人类自身才能获得健康的生存与发展,社会才能获得和谐、安宁与文明。可见,作为人生命意义上的性,它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二者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性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与后代繁衍的生物基础,性是社会属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本质。
性心理则指与人类“性”有关的心理,它包括围绕性欲望、性冲动、性行为、性满足而产生的认知、情感、需要和经验等心理活动,简言之,就是性生理、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现象。性心理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大学生性心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既有着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共性,也有明显的校园色彩。
2.性与健康
性在人类的生存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性能量能否得到合理释放,性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对个体自身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性作为人类生命发展链条中的纽带,承载着人类社会繁衍和发展重担,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有两性的结合才会有新生命的诞生,才会有人类一代代血脉相传。只有健康性的存在,才会有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性需要的满足不仅促进了人类的持续发展,更满足了人类自身肉体和精神上的快乐需求,增进了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男女正常的性生活符合人类的自然发展规律,但是,把性单纯理解为生物性的享受与满足,不但忽视了情爱这种人类高级情感的作用,还有损于身体健康。现在社会上各种性病、不健康性行为的存在正是此问题的反映。
3.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通过丰富和完善的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对个体而言,性健康的标准应符合以下几点。
有正常的性需要和性欲望
任何一个成熟的个体,都应该有正常的性需要和性欲望。性需要和性欲望是获得性爱和性生活的前提条件。个体若无性欲望,就不会有性爱与和谐性生活,性心理也无从谈起。但并不是所有的性需要和性欲望都是正常的,如恋物癖、暴露癖等则属于性变态。正常性需要和性欲望的对象指向成熟的异性而不是同性或以物品为替代物。
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
性心理健康的人能正视自身性生理发育和性心理变化,会自觉运用社会规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乐于承担自身性别角色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性心理特点和性行为符合相应的性生理发展年龄特征
任何正常个体的性心理发展特点和性行为方式必须符合其年龄特征,否则就表现出非正常的性心理和性行为
能与异性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性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异性进行自然的、符合社会规范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保持彼此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做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得体大方。
性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一定的性知识和性道德修养,能自觉分辨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淫秽与纯洁,庸俗与高雅,能用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身性行为。
10.1.2大学生性心理的表现形式
性意识
一是对性知识产生强烈兴趣: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学业压力的降低,大学生长期被压抑的性心理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对性知识、生育现象有了强烈的探求欲望和浓厚兴趣。他们通过广泛阅读、浏览性知识或观看性图片和成人影视,以了解神秘的性,但其中不
显示全部